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科博会首日4万市民感受“最”科技》,如果您对科博会首日4万市民感受“最”科技感兴趣,请往下看。
5月22日,第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展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展。本届科博会的主题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包括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全球北斗导航系统等在内的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世界之首、中国之首的科技创新技术和项目在科博会集中亮相。2000多家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全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参展,集中展示了近年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最新进展,重点推出了一批自主研发的核心关键技术和科技与生态和谐发展的创新成果。图为观众在第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航天科技专题展区参观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模型。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看展览”已经无法概括一趟“科博会之旅”。在昨天的科博会展会现场,最前沿的技术、最给力的创业服务、最刺激的体验,各种“最”科技汇聚一堂。开展首天,超过4万名市民走进国展老展馆。
神九返回舱首次亮相北京
长得像个胖嘟嘟的大水壶,1号展馆里“航天科技展”展出的神九返回舱无疑成为昨天最炙手可热的“明星”。尽管一圈严密的护栏把参观人群和它隔了至少有两米来远,“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却没停止过。
兴奋地爬上爬下,拿着手里的ipad上下左右不停比划着位置,9点开门就进了老国展的徐奔在神九返回舱前已经忙活了快5分钟。“先来蹚蹚路,老婆和孩子去吃早饭了,我这儿先找好拍照角度!”去年刚荣升“老爸”,徐奔琢磨着一定要让自家闺女和神九合张影。
直径和高度都在2.5米左右,这个2吨来重的大家伙就是去年神舟九号飞船最终返回地球时的载体。圆乎乎的舱体上,下半部分已经被涂上了明亮的鲜绿色,军绿色的舱顶上依稀还能看到乌黑的燃烧痕迹。
返回舱里究竟会装上哪些东西?展会现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长原民辉给记者揭了秘,“按照配置,里面会有控制计算机,仪器显示设备、航天员座椅等,还有应急食品和饮用水。”
“我们即将发射的神舟十号,用的就是和这几乎一模一样的返回舱。”原民辉介绍,宇航员在升空和返回时都将乘坐返回舱,“别看它外面灰不溜秋,严密的耐高温烧蚀材料能够避免与大气剧烈摩擦产生的高温带来的危险。”
不仅如此,探月工程中关键的嫦娥三号“国产”月球巡视车模型也被搬到了沙地上。两侧分别有两扇能活动的太阳能板,中间搭着桅杆,最上面配备着充当“眼睛”的相机,未来嫦娥三号巡视车将实现在月球上行走、探测。
“今早现开来的”纯电动车
科博会上去哪儿看汽车?今年这个答案可是五花八门。除了4号展馆单独设立的汽车科技展外,纯电动汽车在不少地儿都成了主角,而核心的电池充电问题也在今年的展会上有了新的解决方案。
3米来长,白色的车身,外表和普通的厢式客运车没什么差别,中瑞蓝科首次展出的这台“城市多用途纯电动车”的售价让不少人惊奇,“刨去政府补贴,我们的定价在10万元左右。”公司经理芦斌介绍,通过和清华大学合作,公司完成了全球首创的100千瓦双绕组驱动电机的研发。而通过技术的国产化,成本也被大大降低。
透过车窗玻璃,记者看到驾驶位的设计也和一般的汽车基本一致。耗电情况又是如何呢?100公里13度电,这是展示板上贴出的答案。“这么省电,速度会不会上不来啊?”汽车发烧友王骊有些疑惑。
这一回,抛开一堆原理技术解释,芦斌干脆来了回现身说法,“我们这车昨天没来得及运到展会,是我一大早从南五环开过来的。有的路不限速,我开到了100多迈!”
“我现在预约,回头能打折不?”拉住解说员,打消了顾虑的王骊有点动心。
科技北京展区里,新能源汽车被作为一条产业链条集中展示。北汽两辆纯电动车身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的非接触式充电技术展示了一种不用插线的充电法。
在车子底盘下方,放着一个狭长的白色盒子,这就是发送电波的源头。之间没有任何线路连接,底盘上则装着同样大小的接收盒子,再配上用作转换电流的车载充电器,这项技术的主体部分就算完成了。
坐到驾驶位上,记者在一旁手机大小的操作屏上选择了“充电”按钮,屏幕上就马上出现了电池形状的充电提示。
“发送盒和接收盒之间用的是无线电波传导。”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廖承林解释道,真正运用时发送盒是埋藏在地表下,避免了大量辐射。而发送盒同时也需要连接供电的功率箱。
“无线传输和有线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我们设置了程序,可以让车主定时充电,选择在电价较低的时候来充电。”廖承林介绍,目前这项技术正在和北汽合作,进行装车试验阶段。
观众可现场开“歼10”
“腰挺直,目视前方,左边油门杆,右边操作杆……”在解说员的指导下,12岁的李均锋兴冲冲地坐上了飞机的“驾驶位”。眼前的显示屏上,一架“歼10”战斗机已经在跑道上准备就绪。专门为飞行员提供训练软件的中航工业赛维航电科技公司,选在科博会上首次对外展示训练装备。
把油门杆用力地推向了最前方,李均锋“踩足”了油门。可刚升空还不到200米,小家伙就着急地摆弄着右手的操作杆,调转着飞机的方向。一个不小心,飞机一头扎了下来,屏幕上一片火光四溅……
“叔叔,我能再来一次吗?”带着一脸的沮丧,李均锋忙看向一旁的解说员。“加油!加油!”别看彼此都不认识,围观的人群不约而同地给他鼓劲。
“飞机升空后最先要做的就是稳定高度,可别这么着急啦!”担任解说员的祝海彬爽快地应了下来。
这一回,这架战斗机显得“有耐心”多了,升空到了800多米,还漂亮地做了个360度“大回环”。
“这台模拟器里的所有数据都是真实的歼10战斗机数据。”祝海彬告诉记者,对于飞行操作来说,最要不得的就是误差,有时1厘米的数据失误都会有大问题,所以保证数据准确是这类模拟器最重要的功能。
而在科技北京展区内,脑袋上戴着一个粘了四五条数据线的奇怪头套、胳膊上贴着红蓝两块“测试贴”,大三学生张文双手牢牢握着方向盘,显得格外紧张。从他的角度看过去,眼前的屏幕上正是一段交通情况复杂的环路,“呵,不会是西直门立交桥吧!”不知谁开了句玩笑,让现场乐成一片。
在张文身后,三台电脑正一一记录着他驾驶时的所有信息。其中一台电脑上,和前方道路情况一样,不过画面上却一直有个小红点在移动,“那个红点就是他现在眼睛看的位置,通过红外扫描仪,驾驶人的视野状态被实时记录。”项目负责人、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郭宏伟告诉记者。
“好刺激!”从驾驶座上跑下来,张文忙来查看自己的开车水平如何。看到肌电图一栏全部都是“高开高走”的峰图,张文信服地直点头:“还真是,我手一直攥得紧紧的。”
“我们分别测试驾驶人的实时视野,心电、脑电、肌电等16种生理数据,以显示驾驶人是否处于安全的驾驶状态。”郭宏伟介绍,目前用红外扫描选定驾驶人的视野这一技术已经被部分厂商运用。
“比如开车时由于犯困闭了眼睛,扫描仪捕捉后就会立刻启动报警器。”郭宏伟说道。(记者张倩怡)
(编辑:朱杉杉)
好了,关于“驾驶人”科博会首日4万市民感受“最”科技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