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胡同里的民族文化大餐》,如果您对胡同里的民族文化大餐感兴趣,请往下看。
“唱响悠扬牧歌,歌声满载盛情。捧来吉祥哈达,祝福献给宾朋。筑梦中国硅谷,礼赞美好生活。寄情紫竹长河,喜迎建党百年。”近日,由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街道主办的紫竹院地区第十二届民族文化节在欢歌笑语中闭幕。令人捧腹的相声表演,朗朗上口的快板说唱,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各种民俗表演为人们奉上了一场既有深厚底蕴又接地气的民族文化大餐。
“生态紫竹院,最美监督员,为了环境好,靓丽风景线!文明紫竹院,好事儿不间断,便民餐桌好,大家都称赞!最美紫竹院,北京一名片,民族大团结,复兴梦实现!”两位身着长衫的老者登上台来,一个高大清瘦,一身正气国字脸,一个矮胖敦实,笑容满面小平头,这两位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宋德全和王文林。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两位已经开足了马力,说起了相声,诙谐幽默的对口相声引来人们的阵阵掌声。
“当里个当,当里个当……”一阵清脆的快板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一位中年男子手里拿着两组铜制快板,来了一段抑扬顿挫的独奏,清脆的快板声似乎让大家找回了儿时天桥的记忆。这是快板表演艺术家秦呈。“万里山河披彩虹,伟大祖国展新容,新的征程唱新歌,民族文化暖心窝。紫竹院街道全国有影响,志士仁人都向往。五十六个民族学子聚集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有活力!‘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喜洋洋,咱们携手并进创辉煌!”秦呈的表演铿锵有力,道出了北京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也道出了胡同百姓的美好祝愿。
舞台上,一阵欢畅快乐的唢呐声响起,一群小学生身穿民族服饰,演奏起经典曲目《抬花轿》。这是海淀区民族小学唢呐演奏班的孩子们,他们手里的唢呐是民族乐器制作单位宏音斋研制的新型唢呐。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宏音斋笙管制作技艺)是海淀区的传统技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代表性传承人吴景馨介绍,在胡同文化的基础上,融民族乐器制作和民族非遗保护于一体,让胡同里的孩子们体验非遗瑰宝的魅力,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这个地区聚集着众多民族,他们拥有着不同背景和不同生活方式。这让紫竹院地区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融合的‘紫竹院文化’。”在紫竹院街道做了多年社区工作的马秀丽告诉记者,很多民族拥有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一些民族极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这里得到传承和发扬,这让社区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元,也让社区居民在多民族大家庭里享受到不一样的民俗风情。
采访感言
把民族文化作为各个民族互通互融的精神纽带,把非遗传承作为社区胡同居民共建共享的价值追求。紫竹院地区以打造健康、文明的社区文化为引领,以非遗体验和传承为抓手,以多民族和谐融合为目标,为民族文化复兴梦想的实现增添了动力。(本报记者李铎)
(编辑:晏如)
好了,关于“民族”胡同里的民族文化大餐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