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路透社:机器人将让中国工厂完美升级》,如果您对路透社:机器人将让中国工厂完美升级感兴趣,请往下看。
英国路透社6月3日报道,原题:机器人将中国工厂提升至新高度保定长城汽车公司内,迅速焊接车架的巨大橙色机器人手臂,似乎是解决中国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的完美答案——它们既不要求加薪,也不会受伤或罢工。对这家企业而言,这些机器人的意义并不仅限于节省成本。
从汽车厂到芯片厂,中国各产业的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据野村证劵统计,28%的中国工厂机械已使用数控技术。这或许远低于日本的83%,但在两国相似发展阶段,中国增速远快于日本。
如今,使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的廉价劳动力大军,既没想象中的那样庞大也不再像以往那么便宜。作为应对,制造商正斥巨资购买既提高生产率又改善产品质量的各种机械。对尚未适应与中资企业在高端市场竞争的美欧日企业而言,这种变化令其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换言之,中国或许将很快不再以廉价圣诞玩具闻名于世,取而代之的是高端医疗设备、豪华车和喷气发动机。
多年来,低工资一直意味着自动化不划算。当雇用一屋子工人更便宜时,根本没必要购买一台打包机。但成本逐步上升使天平开始向机械倾斜。里昂证券经济学家安迪·罗斯曼说:“大多数公司唯一的生存出路就是提高生产率。”中国政府也已意识到这点,将产业升级列为重要工作,并鼓励进口先进机械设备。
尽管如此,要让中国企业普遍使用日本高端制造商那种全自动化生产线,还需数年。但新趋势的影响将扩展至更广范围。美国产业工人人均生产价值84580美元的出口,中国工人仅为5228美元。巨大差距的部分原因在于美国通常制造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但也与资金和技术的大量应用有关。
中国去年的制造业投资高达10.3万亿元。“但大都不是用以扩大产能,而是使工人提高效率”,安迪·罗斯曼说,“我在中国各地参观的小型民营企业,仍是一群身穿T恤的小伙子挥动石块敲打金属……中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作者顿·德尔菲,王会聪译)
好了,关于“中国”路透社:机器人将让中国工厂完美升级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