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首届微电影春晚启动 “高校”黑龙江:高校发明专利占6成为全国2.2倍 “重庆”自主创新:专利照得企业暖洋洋 “影视”版权问题不解决,人人美剧难获众人心 “知识产权”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创新发展之关键 “编曲”编曲应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吗? “春晚”春晚音响“坑爹”四大盗版“捉影” “版权”第二届中国青岛•东北亚版交会与书展将办 “学生”大学生“秒杀”创新研修课程诸多成果申报专利 “单车”戴威:绿色共享改变生活 “软件”上海软件正版化走向常态 “品牌”以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 “知识产权”促合作深度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 “知识产权”福建,海西靓丽的知识产权风景线 “海信”看,世界杯可以更精彩 “桂林市”桂林:名山名胜商标尽入囊中 “知识产权”刘春田:为知识产权发展传道授业 “记者”全国“两会”欢迎中外记者采访报名截止日期为2月5日 “贺兰县”宁夏贺兰县引进新品种提升农业效益 “老字号”“谢馥春”:创新重铸百年老字号 “知识产权”关于构建知识产权一级学科的思考 “德国”“中国造”连接世界轨道交通的未来 “公众”莫让微信公众号成为抄袭者的天堂 “电气化铁路”中国电气化铁路总里程跃升世界第一 “企业”中关村动漫洽谈会达成合作意向23.7亿元 “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乳腺癌”德国新技术尿样检测查乳腺癌已申请专利 “知识产权”民意驱动知识产权保护加速 “中国企业”广交会闭幕中企“疯抢”洋品牌 “海牙”利用海牙体系助力产业发展 “知识产权”【聚焦强国建设纲要】向知识产权强国进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看点解析 “中欧”第十三届欧洽会在成都开幕 “日内瓦”中国创新产品集中亮相日内瓦国际发明展 “贝母”青海“久治贝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台湾”第六届两岸文博会落幕 “深圳”深圳动漫:版权生钱路漫漫 “海南省”海南非遗展惊艳第八届文博会成交额达300万元 “无人机”无线技术打造全球村 “硬件”中关村支持智能硬件中小微企业创新 “癌症”新技术可“看清”全身最小癌症转移灶 “企业”创新人才短缺是阻碍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 “中国”《诗画中国梦》首用版权追溯系统 “眼镜”悉见科技:描绘AR时代新画卷 “商标”《剑灵》国内商标或遭抢注产权保护需向国际看齐 “食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全面启动 “广交会”广东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进驻广交会 “光伏”多部门酝酿“十三五”光伏新政 “风电”向海争风“扶摇”来电 “德兴”技改帮扶、品牌培育上饶倾力打造“德兴制造”新名片 “奖学金”宜昌学霸一年获8件专利

“电影”首届微电影春晚启动

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一箭20星,专利建奇功》,如果您对一箭20星,专利建奇功感兴趣,请往下看。

一箭20星,中国再次创造奇迹!9月20日7时01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这不仅标志着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新面孔成功亮相,而且刷新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在火箭腾飞耀眼光芒的背后,数百件专利是幕后英雄,它们为中国航天事业带来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与荣耀,也推动着中国航天产业不断迈向世界前列。

专利凝聚强大力量

“备受关注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中,独特的发动机氧箱自生增压技术是亮点,该增压输送技术已提交16件专利申请。”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长征六号运载火箭首次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高压、大推力、无毒、无污染的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使火箭起飞推力达到了1200千牛。由于火箭在飞行中,需要不断对发动机氧箱进行增压,按照以往的传统设计,需要额外增加独立的增压气瓶,不仅体积大,而且效果有限。长征六号使用的自增压技术,充分利用发动机燃气发生器的富余氧气为一级氧箱进行增压,可为火箭减少12个单独的增压气瓶以及一整套冗余增压系统,极大优化了火箭外形并减少质量隐患,使火箭不但“瘦身”而且更有力。由于该技术是国际首创,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时间的攻关和多次试验,充分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和增压系统的工作性能。

对于熟悉长征六号的科研人员来说,该火箭几乎全身都铭刻着专利的印记。国际首创的“发动机燃气滚控技术”专利,利用一级发动机涡轮泵后引出高温高压富氧燃气,与发动机一起对火箭进行滚动姿态控制,保证了火箭飞行过程中的姿态稳定。在该火箭控制系统中,采用了“双八表捷联惯组组合导航”和“迭代制导”的技术专利,综合利用地面测控网、导航星座系统和中继卫星,实现天基测控和地基测控相结合,在火箭飞行过程中对火箭状态进行实时测量,实现了更高的导航精度,在太空实现了卫星入轨高精度的点对点的“上门投递”。

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对长征六号的研发,掌握了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专利,形成了系列化、标准化的多星发射接口,为今后进一步降低卫星发射成本、提升多星发射能力奠定了技术基础。

知识产权壮大产业

“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也标志着我国航天产业在自主知识产权支撑下,在民用化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经济建设的直接贡献能力与日俱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孙国瑞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从神舟飞船载人飞天到月球探测器嫦娥奔月、北斗卫星组网导航,都表明了我国航天产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步伐在不断加快,成果不断涌现。

如今,城市中摩天大楼、高层设施的消防灭火成为难题。为此,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运用了技术优势,自主研发的拥有多件专利的“高层楼宇灭火系统”产品已经面市,投入产业化生产。此外,液力变速器新技术,是油气田动力设备技术中的“新贵”,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3000马力大功率液力变速器技术,运用高新技术专利,克服了传统齿轮变速器的功率“上限”弱点,成为目前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双变一体行星式液力变速器,打破了国外在油气田领域的技术封锁。

“航天科技的发展,不但可以创造知识产权,更能产生良好的科技和经济效益。”孙国瑞介绍,据研究测算,航天技术研发每投入1元,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截至目前,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专利产品中有80%是在空间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发的,已有近2000件空间技术专利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包括卫星通讯导航、气象预报、防灾减灾、工业工程、食品生产等方面。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形势下,应该充分利用航天产业的技术资源,不断强化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加强航天技术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将我国航天产业做大做强,加快航天产业‘走出去’的步伐。”孙国瑞强调。(本报记者赵建国)

(编辑:晏如)

好了,关于“火箭”一箭20星,专利建奇功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