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空飞班”:“蓝天”上的发明创造受关注》,如果您对“空飞班”:“蓝天”上的发明创造受关注感兴趣,请往下看。
在武汉六中,有一个备受关注的“空飞班”。与其他班级的学生不同,他们统一剪着齐刷刷的小平头,穿着标志性的迷彩服,住在学校古朴的“红房子”里,在食堂享有专门的就餐座位。作为国家未来的空军飞行员,这群孩子从2011年入校开始,就专注于发明创造,现在每个人都提交了至少1件专利申请,有些专利申请还与他们未来所从事的飞行员工作有关,被称为“蓝天”上的发明创造。
人人都有专利申请
武汉六中高三(3)班,是学校首批“空飞班”。在过年的两年多里,六中科技老师朱虹见证了这些孩子的成长。据朱虹介绍,“空飞班”创建于2011年,是空军政治部在湖北省建立的第一个早期培训基地。班上的学员是名副其实的百里挑一,由武汉六中和空军预警学院共同培养。空军政治部和武汉六中都十分重视“空飞班”创新教育工作,把“空飞班”学员创新教育作为武汉六中建设创新教育基地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完成,充分利用武汉六中的教育资源优势,加大“空飞班”创新教育力度,全面提升“空飞班”学员的创新素养。
相对其他班级的学生而言,“空飞班”的孩子自身情况比较特殊,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甚至偏远山区,专利申请费和登记费对这些贫困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为此,朱虹没少往市里跑。幸运的是,在武汉市知识产权局的努力下,解决了学生们在专利申请过程中遇到的费用问题。
目前,高三(3)班的学生已临近毕业,45名学生中有7名学生获得第三届“天高杯”武汉市科技创新大赛大奖,20名学生申请加入了武汉市发明协会,成为正式会员。最重要的是,他们班共提交了53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其中46件已授权。每个学生至少拥有1件专利申请,最多的则拥有3件。专利给同学们的未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创新灵感源于生活
在学校,朱虹的通用技术课很有意思,不再是说教式的授课,而是引导学生去生活中找寻发明创造的灵感。她时常提醒学生,任何一件小事中都有可能暗藏着发明创造的机会。
比如,“空飞班”学员翟晨飞放假回家后,发现妈妈正在拨弄家里的电话线,想把电线剥离出来,因为找不到合适尺寸的钳子,费了很大的劲儿才弄好。
为何不发明一种能剥离出各种尺寸电线的钳子呢?只要尺寸正确,用钳子轻轻一拉不就出来了吗?这个想法不断在瞿晨飞的脑海中闪现。开学后,在通用技术课上,他主动跟老师沟通,终于设计出了一种“剥线钳”,巧妙地实现了这一功能。
发明创造绝不能在家闭门造车。朱虹偶尔还会带学生们去社区参观,看看身边的人和事,学生们又能找到些许创新的灵感。在社区医院,有学生看到打吊瓶的时候来不及拔针头导致回血,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吊瓶进行改装,有效防止回血现象产生。有学生看到拿药的窗户前排成了长队,不少患者在抱怨等待时间过长,他灵机一动发明了一种取药的小机器,输入药量能自动出药,节省了医生分拣药品的时间。
自编教材因材施教
针对“空飞班”学生的特殊性,朱虹都是因材施教,连教案都是单独准备的。她时常跟学生们说,飞机一般由设计师来设计制造,但是设计师们并不会开飞机,如果没有实际驾驶飞机的经验,再顶尖的设计师也会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纰漏。如果既懂开飞机,又懂设计,一定能改变“战机”。
谁也不曾想到,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通用技术课老师朱虹原本是教体育的,凭着对创新教育的热爱,她实现了教学的完美转型,现在成为了武汉六中创新实践小组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教学中,发明创造并没有现成的教材拿来直接用,老师们就自己动手编写。不仅如此,朱虹还带动身边的同事一起来做这件事,连教务处主任、体育老师、音乐老师、美术老师、校医都一起来帮忙编辑整理各种发明创造的校本教材。迄今为止,他们已经汇编了《创新能力培养》《科技创新与技术设计》等7本科技教材。
在今年的教师节上,朱虹收到了学生寄来的一张明信片,明信片有一句让她最引以为豪的话,“感谢你培养了我乐于创新的习惯”。对于朱虹而言,这是对老师最好的褒奖。(通讯员王承晨王翀)
(编辑:刘珊)
好了,关于“学生”“空飞班”:“蓝天”上的发明创造受关注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