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高端冷轧自主化是如何实现的?》,如果您对高端冷轧自主化是如何实现的?感兴趣,请往下看。
59项专利88项核心技术成就多项突破“我们现在生产出的镀锡板最薄0.18毫米,厚度公差±3微米,生产极薄板的水平达到了世界一流,打破了国外垄断。”宝钢集团工程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陈守群告诉记者,宝钢自主研发的冷轧生产线在宝钢股份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投产一年来,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设备水平。据了解,这一冷轧项目采用自主集成的五机架酸洗连轧机组,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冷轧成套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建设的能力,终结我国在此领域长期依靠进口局面的同时,也改变了国际上高端冷轧成套装备市场的竞争格局。目前,我国冶金行业核心装备的研发和制造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虽然国内企业已经能够生产大多数部件、组件乃至一些单体设备,但是产品价值和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三电控制技术和系统调试技术,一直由国外少数公司所垄断。随着中国钢铁产量的快速增长,《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等均明确提出:要组织实施钢铁装备特别是大型薄板冷轧成套设备的自主化。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推进大型冶金装备自主化实施方案》明确把宝钢股份梅钢冷连轧项目作为自主化依托工程。在梅钢项目中,宝钢与一重、宝菱重工等国内一流的制造商在开放的平台上进行战略合作,以该工程为载体,宝钢的研发能力、技术集成能力、工程实施组织能力均从根本上得到提升。项目建设过程中,共应用了59项专利、88项核心技术,实现了多项突破:一是实现了完全意义的自主化和自主集成,比如,该轧机生产工艺由宝钢自行设计,酸洗机械设备由宝钢工程技术公司承担,轧机主体机械设备由一重承担,机组三电系统硬件、软件系统集成、设计和调试由宝信软件总体负责。二是机组在三电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冷轧自动化控制系统由过去参与分包,转变成以国内企业为主总包,承担关键技术的设计、调试和考核。国内以往没有涉足的三电系统,在宝钢大量资源的支撑下,由宝信软件完成;国内以往没有涉足的系统调试,在宝钢、一重和宝信软件的共同努力下,依靠团队的力量自主完成。此外,在工艺数模、机械技术两个方面也实现了重大突破,比如首次开发了薄带钢轧机启动技术,首次开发了低速稳定轧钢控制技术,首次自主完成传动扭振计算,首次自主完成主减速箱强度分析以及设备选型……
专利在钢铁行业溢出效应明显陈守群告诉记者,宝钢的梅钢冷轧工程于2007年3月开工建设,2009年10月1日主要机组全面投产,12月主要机组实现月达产。短短两年时间,宝钢在大型设备自主化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并在推进中国钢铁工业由大到强发展的进程中,再次成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的实践者和引导者。比如,轧机段的机械设计集成及装备制造由中国一重承担,该公司是国内最强的机械供应商之一。在梅钢酸轧机组制造及装配中,该公司与项目部密切配合,解决了许多设计、制造和现场安装等问题,最终完成了冷轧机组的制造和安装。轧机主减速箱自主化由南京高速齿轮公司负责,项目部、宝钢研究院、宝钢股份设备部等专家齐心合力,先后提出了16项修改意见,使我国首次自行独立设计的轧机主减速箱顺利通过了轧机生产验证。这些都为国内企业自主创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尤其令人感到振奋的是,梅钢冷连轧项目刚刚启动之际,就已经在考虑这一自主创新项目的后续应用问题。随着梅钢冷连轧项目取得一个又一个专利技术,这些专利技术也开始了新的应用。先是在宝钢集团内部,宝钢不锈钢事业部冷连轧机组、不锈钢事业部冷连轧退机组、不锈钢事业部热镀锌机组和2030冷轧新增连退机组均应用了梅钢冷连轧自主创新的专利成果,与从国外引进设备相比,降低投资近8亿元。很快,梅钢冷连轧专利成果又在梅钢高强钢酸洗机组、浙江萧山联鑫冷连轧机组得到了应用,还走出国门,在中钢住金越南冷轧项目中得到应用,合同金额达到数十亿元。目前,宝钢手持冷轧设备自主创新专利成果,还在参与国内外许多项目的竞标,专利成果应用之路越走越宽……
比国外引进的同类机组节约投资近2亿元记者了解到,宝钢的梅钢冷连轧机组设备投资费用,比国外引进的同类机组节约投资人民币近2亿元。这2亿元主要省在两方面,一是不用高价买别人的技术了,改自主研发了;二是在研发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节能创意。宝钢研究院冶金工艺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李山青告诉记者,这一冷轧项目设计年产能85万吨,设计最薄厚度为0.18毫米,最高轧速1700米/分钟,厚度公差±3微米。轧机精度高、传动功率大、响应速度快,在许多方面代表了当今冶金装备技术的制高点。冷轧生产的难点之一是板形控制。比如:带钢由2毫米变成0.2毫米,其厚度降低到十分之一,轧机出口速度也相应比入口速度增加10倍,而带钢厚度仅相当于两张普通打印纸,在1700好了,关于“轧机”高端冷轧自主化是如何实现的?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