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余杭非遗文化进校园10所学校已建传承基地》,如果您对余杭非遗文化进校园10所学校已建传承基地感兴趣,请往下看。
大劈锁、蔡阳刀、玉手……十八般武艺耍起来。每周三的体育课,是杭州余杭区五常中心小学孩子们期待的日子。这一天,来自当地“十八般武艺武术队”的老拳师们会带着兵器来到学校,现场讲解、教授流传数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常十八般武艺。
非遗文化走进课堂正成为今年余杭城乡的新景。据介绍,余杭从全区近百项非遗文化目录中筛选了42项适合学校教学的项目,通过学校自行申报认领、帮助学校开设日常非遗文化课堂、联系民间艺人传授、组建学校青少年艺术队等方式传承非遗文化。目前,余杭已有10所中小学校建立了非遗文化传承基地。
非遗文化走进校园,受到学生追捧。素有“笛子之乡”之称的中泰乡小学已经在多个班级开设竹笛课,不少孩子不仅对吹笛子感兴趣,还走进当地竹笛加工厂,学习传统竹笛加工技术。
非遗进课堂,离不开民间艺人热心助阵。首批国家非遗项目——余杭滚灯传承人汪妙林师傅是各校争相邀请的“香饽饽”。汪妙林说,余杭滚灯有800多年历史,看着它走进世博会、舞向奥运会、亮相新西兰,现在又看着它走进校园,“看到余杭滚灯后继有人,我很开心”。
非遗文化走进课堂,需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加以创新。深红色的缎布竹马、翠绿的对襟套装、米黄色的蒲扇——仁和镇中心小学三楼练功房里,20多个孩子“骑”着高头竹马,踩着音乐节奏练舞正酣。孩子们表演的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仁和高头竹马”。余杭区文化馆翁坚民介绍,“学生版”的高头竹马动作套路仍传承传统套路,但配乐上增加了丝竹等乐器,竹马道具相应缩小,竹马马头可爱玲珑,动作设计上也添加了跳跃等充满童趣的动作。
据介绍,余杭区第二批非遗文化走进课堂与学校项目对接即将开始,将有更多非遗项目被学校认领。
好了,关于“遗文”余杭非遗文化进校园10所学校已建传承基地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