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别让莫言成为商标抢注的“唐僧肉”》,如果您对别让莫言成为商标抢注的“唐僧肉”感兴趣,请往下看。
“莫言牌”姚哥庄烧鸡、“莫言”T恤、“莫言”茶具、“莫言”文房四宝……与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拔光莫言旧宅的萝卜这种有点幼稚的行为相比,抢注“莫言”商标的另外一些人则显然更精明:最近一段时间,一切与莫言有关或无关的产品,都争相往这位诺奖获得者身上贴。早已注册的“莫言醉”品牌竟然竞价到了千万元,对于这遍地“莫言”的情形,最近莫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忍不住说:“人名不经过我同意就注册不太妥当。”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抢注名人商标源于巨额经济利益驱使,最常见的情况是那些所谓的“有商业头脑的人”,预判某个名人的商业价值可能会上涨,然后火速抢注与此相关的商标,接着或待价而沽,或用它开展颇具欺骗性的宣传。这种打擦边球的行为,既让商标牵涉到的名人苦不堪言,又使众多消费者被无良商家肆意忽悠,倒是那些抢注者不用怎么费劲就能赚得盆满钵满。因此,抢注商标在一些人眼中已经成为非常有“钱途”的产业,“职业注标人”、“商标倒爷”,“抢注专家”也随之层出不穷。
虽说与名人姓名沾边的商标成为抢手货,从一个侧面说明国人的知识产权意识有了很大提升,但如今似乎抢注名人姓名商标成为“风潮”。早在6年前,北京一位工程师酒后以1000元注册“莫言醉”白酒商标,谁知6年后,商标翻出了“跟斗价”,被一家知名酒企所购买,价格高达千万元。这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点石成金的故事传开后,掀起了新一轮的“莫言”商标抢注潮。譬如,含有“莫言”二字的“莫言香”、“莫言设计”等也已被注册。除了“莫言”二字在劫难逃,莫言作品里的意象“红高粱”等也被用于各种商业开发。围绕着莫言获奖之后产生的一系列无节制的疯狂“开发”让不少人惊叹:这是否又是一次“魔幻现实”的展演呢?
不言而喻,赋予商标更多的文化内涵本是件好事,尤其当被注册的历史、文化名人商标与企业品牌内涵对接得巧妙、恰当之时,对于品牌的推广与营销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历史、文化名人遭遇商业抢注早已不是新鲜事,而诸如“莫言醉”天价转让的消息频出,也在客观上鼓励了抢注名人商标的行为。从商用价值的角度看,是通过历史和文化名人来抬高自身产品的身价,表达自身产品的可信度;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既是对名人的一种缅怀和尊重,也是对名人历史地位的肯定,且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一方的历史文化传承。然而回眸大多数历史、文化名人频遭商业抢注的案例,“屈原”沦为猪饲料、“汉高祖”沦为糕点……,当商家没有耐心去建立自己的品牌文化,而是想把一种现成的、无须费力的文化符号直接嫁接过来,既令被滥用的文化元素“受伤”,也起不到有效开拓市场的作用。
抢注名人商标是把“双刃剑”,在泥沙俱下的“抢注大潮”中,如何发展、利用好这把双刃剑,或许才是商家应该研究思考的首要问题。抢注名人商标者,不仅要会识别,更要善抢注,同时还要谨小慎微。一方面,要学会识别被抢注名人的影响力与品牌在目标市场的价值;而善抢注则是指抢注该商标不会破坏名人的名誉和形象,同时也能获得法律的认可。另一方面,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抢注名人姓名作为商标难以构成侵权,但如果涉及到影响名人形象和名誉则会受到公众抵制。当年,香港谢霆锋红透香江两岸之时,有企业注册一种名叫“泻停封”的止泻药,一时众多“锋迷”们认为该药名是对其偶像的大不敬,因而很反感,并在网上联名拒绝购买该商品,由此无疑损害了企业声誉,对企业今后发展极为不利。(吴学安)
(编辑:朱杉杉)
好了,关于“商标”别让莫言成为商标抢注的“唐僧肉”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