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廖俊:做技术的深度开发者》,如果您对廖俊:做技术的深度开发者感兴趣,请往下看。
“我们致力于技术的深度开发。现在技术积累、工业体系、产销平台都具备了,公司正在构建核心竞争力。将来,我们希望能够满足更高端领域的应用需求。”湖北武大有机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廖俊对记者说。
武大科技今日(9月7日)登陆新三板,公司属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中鼓励发展的行业。作为全国硅烷偶联剂行业标准制订牵头单位,公司以全球第二条、中国唯一的万吨级“硅/醇直接法合成烷氧基硅烷”生产线,在有机硅深加工领域占有领先优势。
新生产工艺代替传统
“有人问我,化工企业成千上万家,其中有机硅行业的上市公司已有多家,武大科技凭什么优势和它们竞争?”廖俊笑着对记者坦言外界的质疑。
他解释说,武大科技与目前一些上市公司的有机硅产品属于不同的分支。它们的产品集中于甲基单体,是有机硅下游产品的基础材料和中间体,而武大科技属于另一个细分行业,主要产品是硅烷偶联剂。
“更重要的是,公司拥有的直接法合成烷氧基硅烷的生产工艺技术,是对硅烷偶联剂行业革命性的改进。”用新的生产工艺代替传统工艺,这就是廖俊对武大科技行业竞争力的诠释。
与传统工艺相比,直接法工艺生产出的烷氧基硅烷,除了生产成本更低、生产过程更加环保之外,产品的纯度得到较大提高,大大推动了其在新能源材料、光电子材料和各种功能性材料等高端下游行业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迈图拥有这项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廖俊说。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廖俊介绍说。2001年4月,教育部批准武大科技组建“有机硅化合物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工程中心作为公司的研发平台使公司科研实力更加雄厚,在中国的有机硅化合物及材料领域处于领先水平。武大科技要利用这个独特的技术优势,使公司成为全球多晶硅原料、硅烷偶联剂原料及相关产品的主要供应商,并逐步建成为中国最大的精细有机硅新材料生产基地和科研龙头企业。
廖俊告诉记者,公司研发部负责技术的产业化,包括工艺设计、配方设计、助剂合成及自主进行中试和工业化试验。这些积累的技术资源,并不是全部为公司的自我生产所用。
据他介绍,公司对技术的经营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核心技术的自我使用,公司的自主技术占核心技术的比重为100%;二是技术的输出,即把资本和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向外扩张;三是技术的转让,把研发过程中的衍生技术成果出售给其他企业。
产业结构调整
有机硅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结构性调整。股份转让报价说明书显示,美国道康宁、德国瓦克化学有限公司等国际主要的有机硅公司近年纷纷在华建厂,利用其技术和产品结构优势,采取低价竞争策略,挤压了国内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由于多晶硅行业不景气,也造成了硅烷偶联剂产能的不正常过剩,硅烷偶联剂的价格较去年下降了30%左右。
“硅烷偶联剂的产能只是相对过剩,这样恶性竞争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这对公司是一个机遇,产品性能更好、成本更低的企业会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发展壮大。”廖俊对记者说。
资料显示,硅烷偶联剂属于重要的改性材料,具有提高聚合物的耐温性能、耐候性能、机械性能、电气性能、表面性能和生理惰性等诸多功能,被广泛用于军工、航天、电子等众多行业和领域,有工业维生素之称。
“特别是在高端应用领域,对产品的纯度和性能要求非常高,而且直接生产法的硅烷偶联剂杂质成分控制得更好,能够适应高端下游行业的需要,市场规模放大后,技术的经济价值和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廖俊说。
构思应用市场
完善直接法烷氧基硅烷主营业务只是武大科技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基于直接法烷氧基硅烷的衍生产品在新领域的广泛应用才是公司的重要目标。
廖俊举例说,公司正在给国外生产芯片的客户试用芯片化学磨料,在芯片加工的打磨过程中,用化学方法代替物理方法,这正是对衍生产品硅溶胶的深度开发。这是芯片行业不断进步的结果,也给公司高毛利衍生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据介绍,直接法烷氧基硅烷衍生产品还包括高纯石英分体材料、保护涂层及涂料、硅倍半氧烷、气凝胶等等,每一个衍生产品都可以在相关领域找到广阔的市场前景。“这些衍生品的应用技术中,不少已经处于中试阶段,或者正在被客户试用。”廖俊说。(缪媛)
(编辑:朱杉杉)
好了,关于“硅烷”廖俊:做技术的深度开发者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