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非遗为“最美乡村”添彩》,如果您对非遗为“最美乡村”添彩感兴趣,请往下看。
近年来,婺源县系统地挖掘、整理、保护、研发和传承深厚的乡土文化,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状况和特点进行科学分类、建档,建立非遗人才数据库。目前,全县有各级代表性传承人102人,设立13个非遗传承基地。随着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婺源这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今年1至4月份,全县接待游客418.8万人次、门票收入1.0947亿元、综合收入19.18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26%、35.95%、50.97%。
近年来,该县结合旅游业,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连续9年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茶文化节等大型文化节庆活动。成立“婺源文化研究会”,下设砚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古建文化、朱子文化等9个分会,系统地挖掘、整理、保护、研发和传承深厚的婺源乡土文化,让文化为乡村经济建设服务,形成文化与经济互动互为的发展态势。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状况和特点进行科学分类、建档,建立非遗人才数据库。目前,全县有各级代表性传承人102人,其中国家级4人、省级16人、市级25人。设立了华龙木雕厂、朱子艺苑、婺源徽剧传习所、甲路工艺伞厂、婺源茶校等13个非遗传承基地。通过提供资金、场所、宣传等多方面的扶持,促进代表性传承人开展培训、授徒活动。国家级传承人俞有桂创办的华龙木雕厂培养木雕艺人200多人,今年俞有桂在“文化遗产日”荣获了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薪传奖。
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发扬光大,该县每年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遗产日”活动,先后举办了婺源徽剧、傩舞专场演出,婺源“三雕”、歙砚制作技艺现场展示等。每年定期组织非遗进校园活动,活动形式包括举办非遗电视专题片展播,编印赠送非遗知识普及读本,举办非遗征文、非遗保护演讲大赛、教师非遗课件竞赛,开办非遗技艺课外兴趣小组等。在全县各中学内已开设了傩舞、徽剧、茶艺、三雕等十余个兴趣小组。在县级新闻媒体开设“文化婺源”、“家乡的非遗”等专栏,同时积极借助省内外及地方媒体,从不同层面、以不同形式宣传“非遗”。
今年该县还规划了30亩用地,筹建一座集非遗展示、展演、传习为一体的综合性非遗展示馆,内设综合馆、“三雕”工艺馆、歙砚工艺馆、徽剧傩舞艺术馆、传统工艺馆、民俗大观园、非遗剧场7个展示(演)场馆及传统工艺作坊、纸本音像资料馆、实物展品库3个配套场馆。目前完成了综合馆建筑、陈列设计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建成以后,来婺源旅游的游客可以更方便、更全面地欣赏到婺源绚丽多彩的文化。(单长华)
(编辑:肖悦)
好了,关于“婺源”非遗为“最美乡村”添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