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马寺钟声:珍视非遗保护的民间力量》,如果您对马寺钟声:珍视非遗保护的民间力量感兴趣,请往下看。
建立网站和QQ群,整理“家谱”……近年来,洛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洛大鼓的传承者们在尽全力挽救它。齐心协力,尽己所能,都为了一个坚持——让大鼓书永远唱响河洛大地。
河洛大鼓名气很大。许多洛阳人都知道,它是河洛文化百花苑中的一朵艺术奇葩,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洛阳人的骄傲。然而,在得知诸多传承者、说书人在为河洛大鼓的生存和发展苦苦努力时,在得知老艺人在谈到大鼓书时齐齐使用“挽救”一词时,我们或多或少有些吃惊:啊呀,河洛大鼓,电视里见过,书本上读过,这么好的东西,终将式微?
是的,挽救、传承、弘扬河洛大鼓,困难不少,任重道远:传承人老去、逝去,后继乏人,留下无以填补的空白;缺乏听众,说书人的收入没有保障;相关档案缺乏,特别对“老艺人肚子里的东西”缺乏整理。非遗响亮的名头,不是河洛大鼓要追求的最终目标,也不是能保护它的参天大树。
据报道,如今,王金红等河洛大鼓传人在试着对大鼓书进行改良,促其融入市场。为此,他们遭到了传统艺人的质疑。不可否认,像河洛大鼓这样的传统曲艺,与其生长的文化土壤密不可分,现代化、新奇化,也许能抓人眼球,但也容易失去自身的文化内涵。但在河洛大鼓被称作“即将凋谢的艺苑之秀”的当下,再过多考量这一点,恐不合时宜。只要能有意识地将传承、保护与改良、开发的工作“两手抓”,就应该支持把河洛大鼓推向市场。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责无旁贷。可喜的是,我市相关部门一直与民间保护力量良好互动:开办河洛大鼓传习班,对从艺人员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要把保护工作做得尽量细化,增强操作性和有效性,摒弃“重申遗,轻保护”等认识,“非遗”的保护范围、保护标准等首先应搞清楚。这些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靠单纯的行政力量来做好并不现实。现在,我市的河洛大鼓传人正在对大鼓传承谱系进行整理,这是一项艰难但不可或缺的工作。河洛大鼓的历史和精髓,积淀在历代传承者心灵的记忆和身体的技艺中。大鼓书的传承者们带着责任感与激情去完成这项工作,令人感佩,更需要帮助。
毋庸讳言,如今,全社会对“非遗”自觉的关爱还未形成,非遗往往只在宣传文化保护成果时才被拿出来展演一番,奋战在非遗研究、保护第一线的专家、学者也并不多。正因如此,民间非遗项目传承者、关心者的付出特别值得珍视。有关部门应鼓励、依靠、采用各方面的优势与力量,使针对包括河洛大鼓在内的非遗保护体系更加科学、缜密,让洛河大地上的非遗珍品散发更大的魅力与光彩。(尔冬)
(编辑:肖悦)
好了,关于“大鼓”马寺钟声:珍视非遗保护的民间力量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