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中华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在京开幕(图)》,如果您对“中华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在京开幕(图)感兴趣,请往下看。
6月8日,蔚县剪纸传承人高佃亮在中华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上进行剪纸创作。赵冰摄影
距今1000多年的敦煌舞谱,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唐代咸通九年的《金刚经》,杨柳青木版年画等10余个“非遗”项目的国家级和省级传承人现场演示……8日在京开幕的“册府琳琅根脉相承——中华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首次以文献和实物、人与技艺的交织辉映,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不绝的奥秘,也勾勒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活色生香的立体图景。
展览特意选址“北平图书馆旧址”,更添厚重感。展览由三部分组成:“古代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示古代典籍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载,如有关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戏剧的文献展示以及传统手工技艺的表演;“文津雕版博物馆”以分类与编年方式梳理了中国古代书籍雕版的脉络;“图说中华百工技艺长廊”主要选取《天工开物》《耕织图》《古今图书集成》和《武英殿聚珍版式》等珍贵图版,图说中国古代传统技艺。
平日难得一见的,要数集中亮相的近二百种记载着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珍贵善本典籍——涵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十大类的33个项目,其中60%以上的文献是首次面世。如世界上第一部农业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本草学集大成的《本草纲目》、建筑学史上的名作《营造法式》、宋拓《绛帖》等珍贵碑帖传拓作品、《寿养丛书》养生书籍,以及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木版水印的作品和不同时期纸张形态的文献、早期文房用具记载、戏曲民俗文献等。
在展厅沿走廊蜿蜒而行,10余位传承人正给大家讲解、展示技艺。
杨柳青年画国家级传承人霍庆顺今年已是第四次参加类似活动了,观众的热情让他觉得每一趟都很值得。“要说年画好在什么地方,一是工艺复杂,要经勾刻印绘裱五道工序,每道都有其艺术特性,是一门综合艺术。二是体现民族文化,每张年画都有个故事,体现人们企盼吉祥美满的感觉。原来只是过年贴的年画,如今很多年轻人结婚时也贴,还有不少人专门收藏。”霍庆顺对年画的传承发展充满信心。
荣宝斋的木版水印,因复制古今名家名作“高仿真”而享誉海内,其巅峰之作《韩熙载夜宴图》历时8年多勾描刻版共1667套,被故宫博物院定位“次真品”。国家级传人王丽菊介绍,其制作过程是根据原作笔迹分版勾摹,而后刻成若干块版,再对照原作由浅入深依次叠印,力求体现原作面貌和神韵。“很多珍贵原作只有一件,通过木版水印的复制,可以延长其艺术生命,让更多喜爱它的人能够欣赏甚至拥有它。”她说,想把从师傅那里学到的技艺和自己30余年的心得传授给3个徒弟,让他们把木版水印继续传承下去。
近年来,随着生产性方式保护的逐步开展,越来越多非遗项目进入市场。谈到这一话题,很多传承人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市场化是很好的手段。但他们也同时提出:要加强管理,守住手工技艺的底线,严格按照传统工艺去做。
“如果一味追求产品数量、经济效益,以现代工艺取代传统手工艺,那非遗项目也就丧失其文化价值了。”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马盛德说,“遏制过度开发、盲目开发、甚至大肆滥发现象的发生是我们保护工作的一个紧迫任务。”(周玮)
好了,关于“文化遗产”“中华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在京开幕(图)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