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木兰”缘何未“凯旋”》,如果您对“木兰”缘何未“凯旋”感兴趣,请往下看。
千呼万唤始出来,却终究辜负好韶光。本月起,历经数次推迟的迪士尼真人版电影《花木兰》在全球各地以流媒体或院线形式相继上映。与差强人意的北美口碑相比,这个讲述中国古代女英雄的故事却在中国恶评如潮,对其本已遭受疫情冲击的票房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真人版《花木兰》是一部烂片吗?显然它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质量差的定义。耗资巨大,制作精良,以迪士尼经典动画《木兰》为蓝本,以在亚洲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为背景,主要演员个个有口皆碑,情节逻辑顺畅、感情真挚……在北美专业影评人和观众对其予以的高度评价中也能看出《花木兰》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为何中国观众对此并不买账?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会发现,尽管画面、音乐、演员都充满中国元素,但花木兰从暗藏超能力到“爆发小宇宙”的成长过程与任何一个中国故事都毫无关系,反倒是典型的美式英雄电影套路。这部披着东方风情外衣的美国大片,吸引美国观众依然靠的是成熟的美国英雄故事情节,中国观众对其失望也在情理之中了。
《花木兰》不是第一部以异域文化为背景然而在“原产地”口碑票房双“翻车”的电影。2019年获美国电影评论家选择奖最佳喜剧片的《摘金奇缘》讲述了以新加坡传统家庭为背景的爱情故事,2018年8月一上映就连续3个星期蝉联北美票房冠军,但在新加坡却引发较大争议,在与新加坡有着相近历史文化的其他东南亚、东亚国家也是反响平平。在亚洲影评人和观众看来,这部融合东西方优秀演员的电影,无非是把流行的美国肥皂剧场景挪到了新加坡而已。2006年捧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3项大奖的《艺伎回忆录》第一次将日本传统艺伎文化推向世界,却在当年掀起了日本观众对好莱坞的强烈抵制。在广大日本观众眼中,以一个典型西方式爱情故事视角概括悠久的艺伎艺术不啻于对日本文化的侮辱。即使是同源的欧美文化一样曾面临电影表达与文化根基冲突的境地。2012年在美载誉的美国电影《悲惨世界》“优化”了原著许多体现时代背景的情节,被法国观众斥为一部完全抛弃精神内核的音乐集锦,票房取得全球大捷的同时,却在法国一路“悲惨”。这些口碑两极分化的大片,无论以怎样的异域文化为背景,讲述的都是一样的“美国故事”,观众从中看不到融通各国各族的新加坡精神,看不到日本艺伎对传统文学艺术的坚守,看不到法国人民对自由平等的追寻,只能看到发生在新加坡的温馨美国家庭故事、发生在日本的凄美美国爱情故事、发生在法国的壮烈美国奋斗故事。这种换个“马甲”依然成立的美国大片,自然让背景所属地观众不愿“被代表”。
电影既要悦己亦要悦人,找准本国文化和异域文化的契合点,以本国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挖掘外国文化中的精髓,宣扬双方人民都共同追寻的文化价值,才能讲好一个让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阅历的观众都产生共鸣的故事。回顾备受亚洲观众欢迎的1998年迪士尼动画版《木兰》,其并非一味照搬中国传统元素,引入的“木须龙”“李翔”这些人物与故事情节完全不存在任何中国传统故事里。但电影传递的忠与孝、个人与国家、感情的束缚与包容、青春的奋斗与成长,这些既由中华传统一脉相承,也与新世纪的普世价值相互契合,时尚的美国讲故事方式,诠释了传统的中国精神又不喧宾夺主,最终造就了中美两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喜爱的迪士尼中国公主。讲好一个故事,也许并没有那么难。(琳珊)
(编辑:晏如)
好了,关于“观众”“木兰”缘何未“凯旋”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