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苹果成功离不开“海盗文化”》,如果您对苹果成功离不开“海盗文化”感兴趣,请往下看。
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教条所局限——盲从教条就是活在别人的思考结果里。
——乔布斯
3月7日,太平洋东岸,美国旧金山芳草地艺术中心,苹果公司发布了迄今功能最强大的第三代ipad平板电脑。一切场景都那么熟悉,还是那块十年来一步步颠覆了世界音乐、手机和个人电脑产业的大屏幕,还是那一身套头衫和牛仔裤,只不过发布者从已故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变成了现任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
这一天,在美国洛杉矶老城帕萨迪纳市的苹果零售店里,和往常一样,不分时间地挤满了苹果迷。汤姆·纳德尔就是其中一位,挤在人群中寻找着自己心仪的苹果产品。他告诉《环球》杂志记者,等新ipad上市那天,要提前来排队。“我一直觉得能买到苹果的最新的产品是件非常好的事情。”他说。
新一代ipad发布仅两天,全球首批网络预售就已告罄,热门机型甚至在不到24小时之内就被订购一空。因为在线预定数量过多,苹果公司不得不宣布将原本在16日的在线预定发货时间推迟到19日。
3月6日,苹果应用程序商店程序下载量达到了250亿次。苹果市值在乔布斯去世后不降反增,反应了“苹果热”的持续升温,这不能不说缘于人们对其发展前景的良好预期以及对其创新能力的认可。2月13日,苹果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十年间公司价值增长55倍。
“苹果”,不仅仅代表着革命性产品,而且成为一种文化上的通用语。一个叫“果粉”的新名词应运而生。这支队伍可以不顾一切地去蹲守、去排长队。在世界各地,“果粉”们哪怕是比别人早几个小时拥有苹果的最新产品,也会激动不已。
苹果公司成功的秘密在哪里?如果说乔布斯是一位播种者,为苹果播下了一颗成功的种子,那么美国科技体制环境就是一片营养了乔布斯的苹果地,才结出了如今的这颗硕果。
“海盗文化”
乔布斯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创新者之一”。他是美国启发式教育的一个典型。
生下来就被亲生父母送走,乔布斯的人生或许从小就与众不同。他的养父母认定他能力出众,于是倾家庭一切力量来鼓励孩子思维及动手能力。在养父母的潜移默化的培养中,乔布斯也逐渐相信自己具有比常人出众的能力,还发出了“改变世界”的誓言。多年以后,童年的这个誓言变成了现实。
上小学时的乔布斯和很多孩子一样,调皮捣蛋,经常被请去老师办公室谈话。但是他的养父这样对老师说:“听着,这不是他的错。如果你提不起他的兴趣,那是你的错。”兴趣和激励教育,是乔布斯成功的因素之一。
小学中一位教高年级课程的女教师发现了乔布斯的兴趣所在,通过出难题“哄骗”乔布斯学习,来挖掘他解决问题的能力。据乔布斯回忆,这位老师是他“生命中的圣人之一”,改变了他的一生。
大学里的乔布斯依然特立独行。他中途休学,只想上自己有兴趣的课,书法就是其中之一,优美简洁成为乔布斯对艺术的追求,也成为日后苹果产品艺术和科学完美融合的灵感来源。
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说:“当我(大学)休学之后,我再也不用上我没兴趣的必修课,把时间拿去听那些我有兴趣的课。就这样追随我的好奇与直觉,大部分我所投入过的事务,后来看来都成了无比珍贵的经历。”2010年1月,乔布斯在发布ipad时说,“只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技术和自由艺术的联姻,和人性的结合创造出的产品,才能引起我们发自内心的共鸣。”
乔布斯把个人成长中形成的观念深深地植根在其创立的公司中。这是一种鼓励创新、勇于冒险、尽善尽美的价值观,是一种“进行自己的发明创造,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的信条。从乔布斯开始,苹果的研发人员都相信“一个人,一张桌子,一台电脑,就能改变世界。”
曾在苹果公司任职的李开复称这种文化为“海盗文化”。在创办初期,苹果公司曾在楼顶悬挂海盗旗,向世人宣称“我就是与众不同”。
乔布斯曾对斯坦福大学的学生说,“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教条所局限——盲从教条就是活在别人的思考结果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在的心声。最重要的,拥有追随自己内心与直觉的勇气。”
在苹果公司,如果员工在使用产品中发现一个困扰他们的问题,他们有权直接修复它,而无需官僚地打报告等待批准。老板常常对自己的部下说:如果你们有更好的想法,请马上向我提出来。经理也常常会给下属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挖掘员工潜力,激励员工同公司一起成长。而乔布斯总是抓住核心人员,苹果总是拥有或控制着他们所有的核心技术。这样的企业文化确保了产品创新具有可复制性和扩展性,从而确保苹果能够不断开辟新的领域,并将自己的创新模式复制到这些领域。
苹果公司2011财政年度报告中显示,公司在全球拥有约60400位全职员工,比2010财年49400名员工的数字增长了22%。苹果零售店的数量从2010财年317家增长到2011财年的357家,增加了40家,每家零售的平均雇员数量从83.6上涨到100.8。
其实,苹果的产品并没有什么特别前沿的技术,也往往不是业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将合适的技术以最适合消费者体验的方式设计出来,从而取得成功。最早推出数字音乐播放器的公司并不是苹果,而是一家名为“钻石多媒体”的公司,他们早在1998年就推出了数字音乐播放器,比苹果公司早了整整三年。而微软公司早在2000年就制造出了平板电脑,但直到ipad的面世,才颠覆了个人电脑行业。
国际工程师协会下属的计算机协会的一位专家罗佐里斯指出,“苹果公司能够把很多概念拿来,进行转换利用,重新包装,做得非常精美,很抢手。苹果公司总是能够想办法让科技变得实用,而且让普通人能够买得起,因此它们的产品总是广受欢迎。”
“苹果树”的土壤
有了优质的种子,还需要一块苹果茁壮成长的营养地。美国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保护专利者知识产权和利益的体系、以及鼓励知识产权拥有者和小本经营者创业的机制就是孕育苹果神话的肥沃土壤。
美国建国之初就把保护知识产权作为其基本国策之一,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知识产权法律和制度的国家之一。美国独立后即在其《宪法》中明文规定发明人、作者的创作成果应当享有知识产权,并于1790年颁布了《专利法》和《版权法》。
20世纪中期之后,随着美国逐渐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其国内知识产权制度也不断完善。1979年,美国政府提出“要采取独自的政策提高国家的竞争力,振奋企业精神”,并第一次将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
在技术创新体系中,激励机制是其中的关键性内容。创新成果的产生离不开创新主体实施技术发明等创新行为,而创新效率的提高直接与人们从事创新的动力机制有关。如果不能调动人们从事创新的积极性,技术创新的效率就将十分低下。
鼓励创新是美国政府一贯的政策主张,政府将高科技产业作为第一大经济支柱。
《美国问题研究报告(2011)》中指出,美国在研发上的投入最近十年来基本保持在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6%左右,在发达国家中处于前列。从绝对数量来看,美国在研发上的投入长期以来高居世界第一位。美国2011年财政预算案中,联邦研究与发展预算资金为1477亿美元,用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及关键技术的投资。
苹果公司生长在美国加州的硅谷。100年前,这里只是一块淘金地;50年前,是一片牧场。如今,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这片不足50公里长的狭长地带,已聚集了上万家高科技公司,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的摇篮。尽管面积只有美国国土的万分之五,但产出却占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
神话的诞生,与美国政策体制的支持息息相关。
美国科技投资渠道是多元的,既有联邦拨款或资助、州政府拨款或资助、大公司出资、基金会赞助、贷款、风险投资等。各州政府也为高技术产品开发提供经费补贴,许多州还设立了基金会等专门机构。
在美国,风险投资对快速发展的高技术企业起到了关键作用。计算机工业的每次更新换代,都是由一家得到风险资本支持的企业领导潮流。美国百家以上的银行都成立了风险投资公司,州政府也成立有半官方风险投资公司,风险资本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是欧洲的三倍,这与联邦和州政府在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此外,美国把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目前美国有2000万家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90%以上,承担了美国半数以上的技术创新。政府主要通过对更多的小企业提供税收减免、增加资金供应的易得性、支持技术创新、减少对小企业的政策管制、为中小企业开拓国外市场以及加强美国的劳动力,来扶植美国小企业的发展。
2011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提出“赢得未来”构想,并将其归结为“创新、教育和基建”三大超越。奥巴马强调,创新对于美国赢得未来十分必要。奥巴马提出的目标是:美国公共和私人的研发投资要占到GDp的3%以上,这使得美国研发投资占GDp比例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创新战略还包括金额达750亿美元的研究与实验税收减免永久化,更有利于企业投资、可持续创新和成长。
全国政协委员、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曾给苹果的成功盖上了一个“蘑菇理论”的帽子。他说:“我经常讲‘蘑菇理论’。在科技创新中,政府的定位是创造良好的环境。有了适合的水分、湿度、光照条件等环境后,蘑菇自然会成群长出来。政府不要自己种蘑菇,也不要希望从中挑选蘑菇。”
在苹果公司的成功面前,中国人发出了“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之问。乔布斯或许只是一个个别现象,毕竟中国在人的智慧、市场规模上毫不比美国逊色。这一问题何时能够求解,怎样求解,恐怕还要从机制、文化等多个环节寻找答案。
好了,关于“美国”苹果成功离不开“海盗文化”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