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传递自主品牌发展的“福音”》,如果您对传递自主品牌发展的“福音”感兴趣,请往下看。
自今年全国两会之后,各地纷纷启动了新一轮的公车改革工作,要求在购买公务用车时向符合规定标准的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倾斜。公车用国货,既是对自主品牌汽车的支撑,也是一剂良方。不过,对中国车企而言,这轮政策改革与其说是一大利好,不如说更是又一次挑战。起点更高了,对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的要求也就更高,唯有借政策东风进一步加强研发,提升专利实力,进而提升品牌的整体影响力,才能真正让政策“福音”变为自主品牌崛起的现实。
之所以称其为挑战,源于前车之鉴和当世之势。前车之鉴在于,回顾此前,我国也曾启动过数次公车改革工作,但由于自主品牌在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的差距,使得公车改革最终的归宿往往是由自主品牌转向合资品牌。而当世之势,则是在2012年,中国汽车产销双破1900万辆,再创新高,连续4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与此相对,自主品牌汽车的情况却并不乐观,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其中部分企业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市场占有率同比下降超过10%。
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来看,汽车产业与通信、计算机、航空航天等产业领域一样,是一个国家高端技术集成创新能力的代表,多个技术分支在一个产业内形成交叉聚集,是专利创造、运用的高地。而从中国车企近年来的表现来看,自2001年以来,中国市场汽车专利申请量平均增速达30%左右,但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在总申请量中的占比则相对较低,仅为1/3左右。同时,在目前争夺最激烈的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来自发达国家的企业正在加紧在我国进行专利布局。而国内车企目前恰恰将主要的研发精力集中于动力总成布置技术,在关键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数量较少,在控制技术、动力电池等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量甚至仅为国外在华专利申请量的20%。
实际上,从美国、德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惯例看,政府用车基本都是自主品牌。公车向自主品牌倾斜,不仅可以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而且具有可观的社会示范带动效益。对于自主品牌而言,唯有提升质量、规范售后、锻造品质,抛弃“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心理。尤其在专利积累和品牌推广方面,中国车企尚需苦练内功,还有一段路要走。(晓乐)
(编辑:朱杉杉)
好了,关于“品牌”传递自主品牌发展的“福音”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