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如果您对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感兴趣,请往下看。
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价值不断显现,投融资体系建设的紧迫性、重要性成为焦点。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工具、结构、规模、效益、产业促动力等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资本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如何发挥充分的效用,文化产业如何利用资本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都需要不断地创新投融资模式。
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目前由政府项目补贴、银行信贷、企业债、企业股权投融资、公开发行股票、信托、保险、担保等组成。根据新元文智的估算,2012年度文化产业来自银行信贷的额度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企业股权融资约为400亿元,各级政府的补贴和奖励资金约为300亿元,17家文化企业上市募资超过100亿元,发行企业债融资规模在20亿至30亿元,而民间投资难以测算,但可以估计超过1000亿元。可以看出,民间投资、银行信贷和企业股权融资构成了文化产业投资的3大主体。
从目前来看,文化产业创新投融资模式主要有3个方向:
第一,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的投贷组合融资模式。
当前大多数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从创意到生产销售环节,融资难是最大的问题。由于文化产业轻资产和不确定性,以及信用机制和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大多数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难以获得银行和投资机构的青睐,而民间投资又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资源偏好。
解决这个难题,可以采取政府、银行、专业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市场研究机构、保险公司共同合作的方式,从市场调研到风险评估、从政府项目和版权备案到运营保险、从创作机制到市场营销,在各方面进行一系列结构化的设计,从而由各方各自发挥作用,分散风险并各取收益。
大量的优秀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雏形需要资金的组合支持,才能绽放光彩。应该看到,正是在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银行的支持下,“中国好声音”才能红遍全国。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黎瑞刚考察了众多全球电视节目模式,经过深入研究比较后,决定采购《TheVoice》中国版权。在《中国好声音》推向市场的过程中,黎瑞刚带领的基金团队整合与调动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积累的文化产业资源和经验,解决了实践中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第二,收入质押创新模式能针对性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中核心的轻资产和银行信用级别问题。
文化企业资产规模小、信用级别低是其融资面临的核心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以未来预期收入和未来版权价值为核心,构建融资体系,而不是进行简单的资产评估或者参考银行账户流水记录。要做到这一点,银行、信托公司、担保公司、风险公司、市场研究机构等各方需要建立一套以项目收益为主体的贷款或信托产品投融资模式。
比如,上海东方惠金文化产业担保公司针对文化企业注册资本小、无有效实物资产和稳定销售收入等实际情况,专门设计了“门票收益质押”的贷款方案,以公司信用为担保,企业未来门票收入由银行直接收取后转保证金作为还款来源,上海市3家文化企业因此获得了银行的贷款支持,很快走出了经营困境,实现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同时,网络化、社会化高度协同的投融资服务平台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网络让企业与外部融资涉及对象包括银行、投资机构、信托公司、保险公司、担保公司、资产评估公司、投融资中介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实现网络流水线式的对接,可以极大地提高文化企业的融资成功率,降低融资成本。(作者刘德良,为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朱杉杉)
好了,关于“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