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中关村勾勒5年发展蓝图》,如果您对中关村勾勒5年发展蓝图感兴趣,请往下看。
中关村示范区企业2011年总收入1.96万亿,是2006年的2.9倍;企业纳税925.8亿元,是2006年的3.8倍;增加值3062.6亿元,是2006年的2.4倍,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9.1%;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从2007年的16.4%提升至2011年的23.7%。“中关村示范区为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在日前举行的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杨建华勾勒了中关村示范区未来5年的蓝图,将进一步深化先行先试改革试点,支持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态势,促进国际化和本地化协调发展,为全力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强大支撑。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立后,北京市会同19个中央部门共同组建了中关村创新平台,形成跨层级、跨部门的协同创新组织模式。依托创新平台,推进贯彻落实股权激励、科技金融、政府采购、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体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国务院支持中关村的“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制定实施了示范区条例,初步形成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框架体系。中央部委共牵头出台了支持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文件12项,北京市出台了20余项配套实施文件,政策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未来5年,中关村创新平台将实施功能完善工程,进一步强化中关村创新平台的资源整合功能,加强对跨层级、跨部门协同创新的协调和督办,完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机制,健全科技与人才、科技与资本、科技与市场的对接机制,统筹产业化资金使用和重大项目规划建设。
中关村示范区5年间还率先启动了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由中组部等15个中央部委和北京市共同出台支持中关村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实施13项特殊政策,由市委、市政府研究制订中关村人才特区行动计划,加快高端人才聚集和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等体制机制创新。目前,北京地区共引进“千人计划”入选专家629人,约80%在中关村;301人入选了北京市“海聚工程”,约70%在中关村。
未来5年,中关村将继续实施人才特区建设工程,聚集拔尖领军人才与科技创新要素,培养聚集高素质企业家和创业团队,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自主创新平台、创业支持体系和具有国际水平的产业环境,基本建成中关村人才特区。
为进一步发挥中关村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市委、市政府还与中科院、北大、清华等50余家中央企业和高校院所共建中关村科学城,推动实施了48个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特色产业创新园项目建设,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北京市还支持中央企业建设未来科技城,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基地。
未来5年,示范区还将实施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优化工程,按照北优南拓、产业集聚、功能聚合、土地集约的原则,加快构建“两城两带”战略发展高地。中关村还将完善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加强产业布局引导和调控,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园区建设,推进跨区域创新合作发展。(记者岳明乐)
(编辑:刘珊)
好了,关于“中关村”中关村勾勒5年发展蓝图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