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报告称中国成全球研发新前沿研发经费或超美国》,如果您对报告称中国成全球研发新前沿研发经费或超美国感兴趣,请往下看。
2013年下半年,全球最大的专业服务机构之一毕马威发布名为《创新在中国:全球研发的新前沿》的报告。报告认为,过去10年里,中国研发投入的增速十分明显。中国在多个知识产权密集型研发领域的国际排名正在迅速提升,中国市场的成熟也促使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基地数量持续增多。
研发经费或在未来10年超越美国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来自外国直接投资和制造业,先进的设计和产品大多掌握在外企母公司手中,人们并不认为中国企业是真正的创新者。然而,这一状况正在发生急剧改变。”毕马威的报告惊呼,“中国在多个知识产权密集型研发领域的国际排名正在迅速提升”。
报告说,过去10年里,从健康护理到生物科技,从高科技制造业到信息技术和替代能源,中国研发投入的增速均十分明显。2011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研发领域投资额排名第二的国家。尽管与美国的研发投入仍有相当距离,但如果目前的增长趋势继续保持,中国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将在未来10年左右超越美国。
报告认为,在支持和促进自主创新方面,中国政府除了在科技和产业园区的建设上不吝投资外,更试图通过制定政策来建立起足以在未来进一步吸引和保持研发投资的环境。
2006年,中国政府推出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定在2020年使研发投入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5%,使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短短几年之间,中国研发领域的人员数量便从100万人上升到280万人,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从0.8%提高到1.75%,相比而言,巴西、俄罗斯、印度的这一比例分别是1.2%、1.2%和0.8%。
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方针政策也得到进一步完善,自2008年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以来,中国龙头企业加强了知识产权创新、利用、保护和管理能力。2011年,中国专利申请量达到52.5万个,首次超过美国。
报告还表示,除了政府推动外,市场已经成为促进中国企业加强研发的主要力量。目前,许多中国企业已经成长到参与全球竞争的阶段,而中国本土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
外企在华投资研发信心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市场的成熟也促使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基地数量持续增多,而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日益重视,也增强了外企在华投资研发项目的信心。
2004年初,全球领先的德国化学公司巴斯夫在上海建立了亚洲技术中心。截至2013年底,该公司在上海的研发中心总数已达10家,其中新近落成的创新中心投资高达7500万美元。巴斯夫董事会表示,增加在中国的研发投入,是因为巴斯夫需要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偏好来调整产品线,研发基地必须与目标市场更为接近。
巴斯夫的选择只不过是跨国公司决策的一个缩影。由于需要在日益成熟和庞大的中国市场取得成功,跨国公司正不断将关键研发基地转向中国这个竞争性日益增强的市场,而且趋势越来越清晰。
目前,中国总共有1600家研发中心,其中跨国公司投资设立的超过1300家。在世界主要跨国公司中,61%已经在中国建立了至少1个研发中心。猎头公司雷诺士评估,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研发投资地”。
毕马威注意到,由于此前缺乏足够的科技人才,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研发基地有些迟疑,而进入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这一局面已经彻底改变。如今,中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达到700万人,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上升。其中,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每年约有90万人,而美国每年的这一数字只有8万人,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理科生生产国”。
不过,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基地也面临中国员工薪酬上涨、研发成本增加的问题。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初级雇员的薪资约低25%至30%,中级管理人员的薪资已经大体相当,而由于高级管理者仍然较为缺乏,以及中国本土研发部门争抢人才,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甚至比欧美国家还要高出20%至25%。
硅谷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任职于美国硅谷的车库科技创投公司投资合伙人亨利·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在研发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长足进步,但如何让众多中小型企业借助中国的创新东风,实现生产经营的转型升级,恐怕是中国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美国投资创业数十年的亨利·黄认为,作为美国“研发梦工厂”的硅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了独具特色的经验,值得中国研究借鉴。
首先,硅谷科技创新的链条完整。在科技研发过程中,一家公司不可能独立解决创新中的全部问题,比如许多具体的实验需转包给其他公司完成,而硅谷与科技创新相关的各类公司、各种人才已经形成了立体规模,在这里开公司显然比在只有孤零零一两家科技公司的地方更易于运作。
其次,硅谷创新的基础设施完善,各种服务业齐全。对科技公司来说,配套服务绝不仅是中午有人送盒饭那么简单。现在人们都在议论大数据、云计算,现代科技公司对电脑计算能力要求甚高,硅谷有许多专门负责处理运算业务的公司,连脸谱这样的大公司都是交由几家运算公司负责管理处理器。
最后,硅谷在开办以赢利为目的的公司方面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政府、社会部门在处理有关申请、税务等业务时已经驾轻就熟,而且也有大量的优秀工程师可以雇佣。
亨利·黄表示,脸谱、谷歌、苹果等目前响当当的公司,都是由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起来的。现在,仍有很多硅谷人专门分析大公司有哪些比较薄弱、而今后又必须加强的业务领域,然后自己开办一个专门开发此类业务的小公司,待形成一定规模后,静待被大公司一夕收购,瞬间实现由独家小作坊到大公司关键部门的跨越。
>>点评<<
比约恩·康拉德(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创新与环保部主管):过去10年,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长足发展和显著提高。不论从教育和科研经费投入,还是从中国科研创新的成果来看,中国都是这一时间段追赶最明显的国家。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科技水平差距越来越小。西方向中国转移技术的模式将逐步被平起平坐的科技竞争和合作模式取代。
中国的科技创新在数量上追赶很快。在专利申请和国际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上,中国取得了明显进步。但这些创新总体还是以技术的继续研发和改进为主,某一领域彻底的自主创新数量和质量还有待提高。尤其在一些根本性的科技创新方面,中国还需要进一步投入。从中国政府的一些表态中能看出,中国对此有着清醒认识。而从中国目前取得的创新成就也能看出,中国具备这种能力。不久前中国自主研制成功的禽流感疫苗,就是一项完全自主的重大科技创新。这项研究成果也引起了西方科研人员的关注。
中国的科技创新模式有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在重点高精尖科技领域以及重大经济社会难题上,以政府主导和大力资助为主,该模式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显著效果,并形成了灯塔式明星科技产品和企业。另一方面,在以市场化竞争来促进和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上,中国还存在结构上的问题。虽然政府在重点领域和重大社会难题方面主导科研是各国通行的做法,但这种政府主导的科技创新模式也会限制中小企业的创新空间。如何把握好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平衡,十分关键。
对比德国,以中小型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国家也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资金资助。但是这种资助是通过创造技术需求来实现的。政府制定更高的行业标准,率先获得技术创新的企业可以获得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从而让企业获得经济激励,企业也有动力通过创新来巩固市场地位。(记者黄发红采访整理)
(编辑:白逸群)
好了,关于“中国”报告称中国成全球研发新前沿研发经费或超美国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