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新京报独家报道了两家必胜客门店在经营中存在的多种食品安全问题,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目前,必胜客已对上述两家餐厅进行闭店调查;丰台和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也已第一时间对涉事门店依法立案查处。
相信随着相关职能部门的及时立案查处,必胜客这两家餐厅曝出的种种食品安全问题,会得到及时纠偏,其中涉及的违规违法问题,也会受到相应惩罚。
而对必胜客自身而言,这无疑是一记警钟。检索相关新闻发现,这已不是必胜客第一次出现类似问题。作为一家知名度颇高的连锁餐饮品牌,却在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问题上屡次翻车,必胜客着实应该进行一番彻底的自查自纠,找出问题根源,彻底堵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安全漏洞,以回应舆论关切。
需要重申的是,食品安全向来无小事,一头连着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一头连着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公众认可度。它是从业人员必须坚守的职业底线,也是相关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一家餐饮企业,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出问题,就是在拿企业的信誉做赌注,很容易造成一失万无的后果。
此番道理,不言自明,也早已成为行业共识。但具体到某家餐厅、某个门店,具体操作起来,却总会出现打折扣、搞变通,总会有“替代方案”以“潜规则”方式在一定范围畅通无阻,使得餐饮行业似乎总是经不起调查,担不起“认真”的审视。
个中原因,除了企业在经营管理层面可能存在品控把关不严、供应链管理不科学、员工教育及绩效考核系统存在偏差等问题外,与相关企业面临一定程度经营压力也不无相关。
从此次必胜客两家门店暴露的问题看,无论是食材过期还是长期不换烹炸用油,都涉及成本核算、关涉利润多寡。今年第一季度,必胜客所属百胜中国在财报中称,新冠疫情对公司该季度经营造成重大波动,并持续对第二季度产生严重影响。其中,必胜客的同店销售额同比(较上年同期)下滑5%,餐厅利润率下滑4.6个百分点至10.7%。
客观而言,今年以来,受疫情跌宕反复影响,整个餐饮行业遭受不小冲击,相关企业利润下滑,员工收入减少。在疫情平复,堂食恢复,营业如常的情况下,企业急欲挽回业绩,存在盈利冲动,想方设法开源增收,本是市场主体的正常经营选择。
但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放松食品安全管控,置相关操作规程于不顾,只关心一时的收益,就会因眼前小利,一叶障目,砸了自家招牌,毁掉企业长远发展基础,因小失大,极不明智。
尤其像必胜客这种连锁餐饮企业,业内知名度较高,受关注程度高,一再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伤害了自身品牌形象,也消解了公众的信赖,实在得不偿失。
需认识到,此次的曝光,不是因为企业“倒霉”,被媒体发现了问题。而是因为企业本身存在问题,即便不是媒体曝光,从业员工、顾客都可能成为哨点,职能部门的食安专项检查更会极大压缩问题隐匿的可能性。所以,企业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做手脚,迟早败露,最终反噬自身品牌信誉。
这也再次警醒相关企业及从业人员,食品安全之弦,须臾不可放松。老生常谈仍需常谈常新。外在的监督、规制,总要落脚到自身的“洁身自好”,只有守住、把牢食品安全底线,始终把消费者安全健康放在核心位置,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必胜”之机,实现长远发展。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