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成功阻止技术公司Whitchester注册“SPARKK”商标 视频网站正版化联盟成立 呼吁打击云盘盗版 石化院一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日本氢技术专利调查:日本暂时领先,中国即将超越 海南省食药监局抽检5类食品202批次样品不合格10批次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原味花生过氧化值超标 四川省南充市食药监局抽检35批次食品2批次不合格 2019年青海省专利数量质量实现双提升 广东省东莞市食药监局:36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家乐福疑故意遮挡饼干保质期 负责人:工作失误 深圳制造业专利“井喷”推动创新能力与质量水平双提升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抽检669批次食品样品不合格10批次 国家版权局确定2019版权宣传活动主题 内蒙古包头昆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良好 北京市场近半数蚕丝被不合格 云南省食药监局公告抽检合格食品样品233批次不合格样品31批次 海南省抽查15批次摩托车乘员头盔产品 不合格1批次 知识产权法院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版权创意成青岛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加强版权保护提高版权意识显效 米奇版权保护将到期 迪士尼或失这棵“摇钱树” 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工商局“四个新”开创监管执法新格局有力促进职能到位 音乐产业版权困扰多 要向电影产业学习 山东淄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不断取得新突破 广东佛山市质监局:服装、电线等40批次产品抽查不合格 我国拟建跨境电商侵权假冒商品追溯制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9批次化妆品不合格 江苏南通发出首份知识产权要素式判决书 “菜单式”服务提升审判质效 海南万宁推动地理标志保护运用促进工作高质量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赛场内外都在“战”!黑白体育APP因未经授权直播NBA赛事惹纠纷 上海市奉贤区抽检332批次餐饮食品 不合格1批次 安徽阜阳颍上县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班 从“SEPHORA”商标行政案看一事不再理原则 家用燃气用具(国家监督抽查) 婴幼儿配方奶粉7批次不合格 欧盟版权改革让科学家恼火 天津二中院召开“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 新闻发布会 湖北襄阳市抽检23类食品517批次样品 不合格5批次 广东广州南沙区举办“2018-2019南沙知识产权跨年年会” 一汽召回部分国产Mazda6阿特兹 燃油蒸汽管不合格 广西柳州市食药监局:6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广西北海市食药监局:5批次食用植物油抽检不合格 经济日报刊评:“网售减肥药公益诉讼”可资借鉴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组织召开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 70%的有证防水企业在生产非标或者假冒伪劣产品 美国专利商标资源中心如何提供专利信息服务 江西省鹰潭市市场监管局坚持四轮驱动 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新格局 游戏主播直播唱歌被索赔背后:未经许可演唱歌曲构成侵权 苹果新专利:再也不怕晚上充电找不见插口! 江苏苏州:聚焦四大主导产业强化知识产权源头保护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抽查:1批次建筑防水卷材产品不合格

《谭谈交通》姓“谭”吗?

近日,《谭谈交通》节目下架事件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不但公众无法在社交平台上观看《谭谈交通》,连《谭谈交通》的节目主创谭乔也被控侵权。该事件颠覆了大众关于节目主创人员天然拥有作品著作权的普遍认知,或将成为我国新著作权法实施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型案例。

从网友反应来看,大家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谭乔,对于“篡夺”其劳动成果的某电视台及其授权维权行为极度不满。然而从专业角度看,这一事件所涉法律关系之复杂程度已超出公众的认知范围,就连法律专家们也是见仁见智,难以达成共识。

最大的争议点在于《谭谈交通》的作品类型划分。一般情况下,作品的作者是著作权人,但是在特殊作品中,作者与著作权人却不是同一主体,比如视听作品。《著作权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视听作品的著作权归属由当事人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制作者享有。什么是视听作品,著作权法并未明确规定。根据《视听作品国际注册条约》第2条,视听作品应为“一系列相关的固定图像组成,带有或不带伴音,能够被看到的,并且带有伴音时,能够被听到的任何作品”。如果把《谭谈交通》认定为视听作品,那么,其著作权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应由制作者享有。

从目前披露的细节看,《谭谈交通》是成都市公安部门与当地一电视台联合推出的交通安全宣教节目,由交警支队民警谭乔出镜主持,电视台摄制人员跟随拍摄并进行后期制作。因此,该作品的制作者应认定为当地公安部门与该电视台,或是如最新关联案件的法院判决所示,单独由该电视台享有。也就是说,谭乔不享有该作品的著作权。

这样的结论与公众的朴素认知及预期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一个真正对节目做出核心贡献的主创人员,一个使节目变成“网红作品”的灵魂人物,非但节目的著作权跟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并且有可能因为使用节目而承担巨额赔偿,这让很多人想不通。

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2020年修订著作权法时,立法对电视剧、电影之外的视听作品著作权的规定,与实践产生了偏差。对于电影、电视剧作品,将其著作权授予制作者(实际即投资人),以促进电视、电影的生产与传播,公众能够接受并理解。然而,随着视频平台等新业态产业的业务不断发展、平台体验不断完善,网民只需制作方团队提供“拍摄”或“平台”服务,便可自编自导自演完成一个视听作品,“人人都能成为博主”“人人皆可为导演”。在这样的短视频时代,针对电视剧、电影之外的视听作品,如果法律规定在当事人没有约定的情形下,把作品的著作权授予实际贡献较少的制作方,显然不符合公平原则。正是因为如此,各方专家才从不同角度对《谭谈交通》案件开出了解药良方。有专家建议不应将该节目认定为视听作品范畴;有专家建议将其认定为职务作品。这些观点都蕴含了创作者的收益应与其贡献相当的基本价值理念。

对于广大乐于拍摄视频短片的公众而言,此次事件无疑是法律警钟的又一次敲响。在当前立法背景下,具有独创性的短视频将大概率被认定为视听作品。在将短视频付诸商业合作时,一定要事先约定作品著作权的归属,以预防未知的法律风险。(作者系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广州市法学会理事)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陈文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