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福建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在国家发改委不久前公布的全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中,泉州市因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工作卓有成效而获评全国标杆城市。
据统计,目前泉州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达61.5万件,自2020年跃升全国地级市首位后持续保持第一;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累计达1200件,驰名商标159件,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全市年度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连续10年居全省设区市首位,目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2.6件,居全省领先地位。
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为抓手,不断推进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工作,谱写了高质量发展超越的知识产权新篇章。
业务窗口“扁平化”便利申请人
注册商标是反映城市经济活跃度的“风向标”之一。近年来,泉州瞄准商标注册流程长、环节多、专业性强等各方关注的问题,充分发挥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泉州窗口(以下简称“窗口”)功能优势,压缩中间环节,打造商标注册“扁平化”便捷通道。窗口利用线上技术,指导申请人备齐申请材料并规范填写,避免因材料错漏而往返补正导致效率低下问题。
据介绍,今年来,窗口已解答各界咨询近6000人次。对符合条件的商标申请件,通过网上申请系统当天即递交国家局,架设起“申请人→窗口→国家局”的商标申请“高速路”。目前,窗口累计办理各类商标业务申请7000多件,为申请人节省申请代理费用700多万元。
专利预审快车道大力缩短审查周期
今年8月,中国(泉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验收,9月底,安溪县某机械有限公司提交的一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经保护中心预审合格后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申请,仅6天即获授权,成为泉州市首件经保护中心预审后获得授权的专利申请。有效解决创新主体发明专利申请审查周期长、知识产权维权举证难成本高等问题。
“经过保护中心预审的专利申请,可直接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快速审查通道。”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智能制造、半导体产业领域的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可由原来的22个月左右缩短到3至5个月,实用新型专利由8至10个月缩短到1个月,外观设计专利由3至4个月缩短到10天以内。
商标质押融资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这下好了,以后我们也可以用地理标志商标贷款,这样一来就不用为生产上缺钱的事发愁啦!”“是啊,这可真是件大好事!”9月29日,到石狮市参加“乡村振兴助农惠农”暨泉州市地理标志商标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启动仪式的几位农户,心情特别激动。
据了解,该启动仪式由泉州市市场监管局、福建省农信联社泉州办事处联合主办。仪式现场,石狮农商银行向“古浮紫菜”地理标志商标所有人即“石狮市古浮紫菜协会”预授信首笔地理标志商标质押融资3000万元。这标志着泉州地理标志商标质押融资/贷款工作进入实质运作阶段,泉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挺进地理标志商标领域。
据介绍,地理标志商标保护实行“两权分离”原则,因商标所有人与使用人不同,地理标志商标无法直接作为出质标的获得贷款。为破解这个难题,泉州市探索把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人与使用人串联起来,经地理标志商标所有人同意,地理标志商标使用人以地理标志商标所有权为质押,再由泉州农信下辖的各农商银行、农信联社向其发放贷款。这对于帮助农户等扩大生产经营急需资金,抢占市场先机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泉州市还安排1000万元风险补偿金,并联合银行、评估机构、担保公司在全省率先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金机制,有效缓释风险。据统计,全市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累计达80多亿元,居全省领先地位。
设立基金扶持培育高价值专利
在帮助创新主体争取资金助力方面,泉州市财政安排4000万元资金,在全省率先设立总规模2亿元的泉州市知识产权运营基金,重点投资孵化知识产权密集型品牌产品和重点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高价值专利。目前,基金首笔项目投向中石光芯(石狮)有限公司,投放资金2000万元。
泉州市还推动知识产权与泉州产业深度融合,紧扣纺织鞋服、装备制造、建材家居等重点产业,引导龙头企业开展专利导航和培育高价值专利组合(专利池),优化创新路径,实现专利布局从“树叶型”浅表层技术向“树根型”关键核心技术转变。企业专利质量的提升,带动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据统计,目前全市已立项支持的21个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新增产值117.09亿元。(记者黄丽君,通讯员苏晓晖、薛缤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