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达州渠县文化馆(渠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开展了省级“非遗”项目《渠县耍锣鼓》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楚道兴抢救性记录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民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活态传承下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文化生存土壤日益改变,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随着传承人年老面临消亡危机。因此,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对非遗传承人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已成为非遗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抢救性记录工作是对濒危遗产和年事已高、年老体弱的传承人开展的一种抢救性保护,主要是运用摄像、摄影、文字、图片等方式把这种技艺记录下来,形成数字化信息予以保护。
本次“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的是渠县省级“非遗”项目《渠县耍锣鼓》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楚道志和肖全。特别邀请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民俗文化专家、耍锣鼓传人、文化工作者等进行了采访记录,对耍锣鼓的历史、艺术特点、传承传习情况、保护现状以及耍锣鼓现场表演等进行了素材整理和详细记录,在此基础上组织梳理和保存,切实推进渠县“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