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黑龙江大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答卷”上,知识产权工作交出了什么样的“成绩单”?
数据是最真实的“答案”: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验收;全市专利申请量4415件,专利授权量3081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729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稳居全省第二、地级市第一;专利侵权纠纷调解裁决案件、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双零突破”,填补大庆市国家营商环境评价知识产权保护重点指标的空白;培育国家级专利优势企业达到10家;有效注册商标量提前三个月完成4.0版“排头兵”任务;大庆纳奇网络开发公司被推荐为国家版权示范单位……
专利创造提质增效亮点频现
2020年7月,一则好消息传来——经过三年的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大庆市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考核验收。
“这标志着大庆市知识产权工作开启新征程。”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大庆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3年)也将对外发布,届时,全市20多家责任单位将开展新一轮试点工作。
顺利通过“试点”验收,是大庆市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取得的亮点之一。
专利创造提质增效亮点频现。2020年1-11月,大庆市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41.19%,比全省同期高出20.21%。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60.39%,比全省同期高出16.48%;东北石油大学“原油整形装置”获得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金奖;挖掘培育专利优势企业43家,争创国家级优势企业10家;为企业争取发放省级专利奖补资金181.3万元……不仅如此,大庆市在专利监管工作上实现了“双零突破”——成功办理4起跨省专利侵权纠纷调解案件,在大庆市历史上首次实现专利侵权纠纷案件“零突破”,填补了大庆市国家营商环境评价知识产权保护重点指标的空白;新万通科技、华营化工等五家企业成功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认证,打破大庆市无知识产权贯标企业历史。
知识产权“知本”变“资本”颇见成效。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例子比比皆是。大庆市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作为由市政府、高新区、科易网共同搭建的推进成果转化平台,上线一年多来,成果转化交易金额已超2000万元。除了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还可以用来进行质押融资。据不完全统计,大庆已有多家企业依靠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质押成功融资5600多万元。
企业在“家门口”可享知识产权服务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大庆市深知这点,知识产权地位与作用也愈加凸显。
“一直以来,大庆市在‘维、管、培’上打好‘组合拳’,将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列入排头兵任务,形成全社会培育、保护知识产权的合力。”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推动知识产权建设,相关部门把“办公桌”设到企业里,让企业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
专利优势企业如何认定?高价值专利如何培育?省知识产权局、市市场监管局走到溢泰半导体、中蓝石化、大庆油田力神泵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座谈、调研,现场“解惑答疑”,一大批企业通过创造、运用专利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市委宣传部、市市场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大庆市中心支行深入大庆思特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大庆纳奇网络开发有限公司,对版权质押融资进行介绍。企业负责人说:“把这个弄懂了,资金问题再也不是阻碍公司上市的原因了。”
“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和专利周期间,大庆市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发放海报600余份;利用新媒体线上为网友详细解读相关问题,点击率20万余次。
“家门口就有自己的商标注册申请窗口,还实现了全程电子化,非常方便!”大庆美龙服装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疫情期间,在市场监管局指导下,由省级推荐走国家知识产权局绿色通道进行优先审查,让企业防疫物品注册商标比正常审查周期至少提前6个月。
大庆师范学院在黑龙江省首家获批开设知识产权专业积蓄人才力量,招收知识产权专业本科学生120人,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培养专业人才2000余人;培育专利服务机构,目前大庆市专利服务机构达到4家、专利执业代理人22人、获专利代理人资格74人;专利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三年累计立案处理各类专利案件500余件……在大庆市,知识产权服务越来越专业化以及便利化。
做好六件事,让知识产权大有可为
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全市24家责任单位将一起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工作要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地位的同时,将知识产权资源与城市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今后将倾力做好六件事——
深入推进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按照新一轮建设方案,高质量完成试点项目建设任务,切实把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
持续优化知识产权营商环境。支持企业专利创造、提升代理机构服务水平、打造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业态、推广专利和商标电子化申请、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营商环境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着力提升专利、商标、版权创造数量和质量,鼓励企事业单位将创新成果形成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发明专利拥有量。
优化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能力。强化各职能部门间的协调,提升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业整体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依托大庆师范学院构建高层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高地。建立志愿者队伍,年培训知识产权人员200人次以上。
推进专利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围绕石油石化产业、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强对重点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联系、指导和服务,强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意识。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畅通维权援助渠道,调处专利纠纷和查处假冒专利行为案件结案率均达到100%,力争办理一批典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