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十三五”规划已到“交卷”收官之时。回眸过去这五年,“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主要目标指标顺利完成,重点工作、重大专项实施成效显著,知识产权领域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大提升。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组织开展“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总结评估工作之际,本报特设立《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专栏,将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服务、国际合作、文化和人才等六个方面对“十三五”期间知识产权工作成效进行展现,同时邀请专家学者回顾点评“十三五”成绩,展望“十四五”发展,以飨读者。
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第五代通信技术标准第一次被国际采用……“十三五”时期,多个“第一”反映出我国正向着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创造是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十三五”时期,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引领下,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推动下,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优先、量质并重”的导向愈加鲜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成果愈加丰富,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愈加明显。
2019年,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3.3件,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目标。2018年,植物新品种申请总量为2.6万件,全国作品登记数量达235.1952万件,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目标。2017年,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达到74.5387万件,提前三年完成“十三五”目标。2019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将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压缩至17.3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压缩至4.5个月,有效支撑了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的进一步落实。
“十三五”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有关部门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联合印发高校、科研机构和央企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政策,激发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动力。国家知识产权局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商标品牌战略和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严查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注册行为,进一步优化调整地方知识产权资助奖励政策,知识产权创造实现量质齐升,知识产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将专利写入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更是专利高质量、高价值的最佳体现。“十三五”期间,我国企业主导的第五代通讯标准第一次被国际采用。2016年11月17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推荐的PolarCode(极化码)方案获得国际通讯标准组织3GPP认可,相关专利成为5G国际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9年4月底,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5G通讯领域公开的标准必要专利达3450件,有效提升了该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同华为一样,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创造为华星光电、大疆等一大批中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开始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的基础研究,知识产权创造在顶尖科技领域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抢占先机。
太赫兹通信技术是在电磁波0.1太赫兹至1太赫兹波段进行通信的技术,可以满足地面大容量通信和卫星大容量通信,是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就开始研究太赫兹科学技术。“十三五”时期,该校编制《太赫兹通信领域专利分析报告》,并依据报告进行专利布局;建立了太赫兹技术标准必要专利研究院,并获得成都市知识产权局300万元支持款建立太赫兹技术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我国2019年专利申请数据显示,我国发明人在太赫兹领域提交专利申请达到251件,与美、日、德、法、韩等国在我国提交专利申请总和的268件基本相当。
一项“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调查显示,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认为我国在基础条件、资金投入、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科研创新目标导向方面明显改善的被调查者均超过50%。“十三五”期间,各类创新主体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和效益齐头并进,知识产权极大提高了社会科技创新效率,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