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将物料迅速搬送到上料区,工业机器人灵活地转动机械臂,正在进行各项作业任务……走进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玉柴股份)的生产车间,一条智能化发动机生产线引人注目。相较于依靠人工作业且噪声大的传统生产线,该车间的整套生产设备自动运行却并不嘈杂。
“这条被我们称之为‘最强大脑’的生产线,是公司投资3亿元为发动机智能化生产而配备的,其生产出的产品关键尺寸精度比头发丝还细。从整条生产线到已下线的满足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下称国六排放标准)的发动机产品,均是依托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打造而成。”玉柴股份总裁助理、工程研究院院长林铁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家柴油发动机制造企业,玉柴股份在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等工作体系,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工业制造”到“绿色制造”的重要转变,产品销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于2016年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强化管理走好创新路
今年深秋,装配玉柴股份型号为YC4DK动力的履带水稻收割机,在东北实现每亩不到3分钟的收割作业效率,一跃成为市场上的“明星产品”。近日,随着今年第1万台配有YCF30号发动机的挖掘机成功下线,玉柴股份今年第10万台通机动力顺利交付,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10万台通机动力的销量目标。
“通机动力即通用机械动力,主要应用于农用机械、工程机械等非道路移动机械领域,是玉柴股份传统优势市场。发动机等通机动力产品之所以备受市场青睐,与我们重视知识产权管理,推进技术创新息息相关。”林铁坚回忆,为了发挥知识产权对创新的保护和激励作用,玉柴股份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公司管理体系,于2003年成立了总裁助理及各部门技术领导负责制的知识产权领导小组,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
“在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下,公司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品销量得以持续上涨。”林铁坚说,以通机动力为例,2005年,玉柴股份提交了该领域第一件专利申请,并于2006年获得授权。近年来,玉柴股份通过持续改进与研发实践,该领域的发动机产品类型不断拓展、质量不断提升,相关专利授权量已达294件,成为越来越多客户的首选。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司不断整合内部资源力量,以分工合作的方式逐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林铁坚介绍,他所在的工程研究院通过组织制订与实施公司专利战略规划、项目专利布局、年度专利计划和年度专利预算计划等,承担了玉柴股份日常的专利管理工作。同时,玉柴股份设立了负责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的运营、纠纷处理等工作的法律事务部,并在各部门设立专利技术管理员,不断织牢专利管理网。
积跬步,至千里。如今,在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下,玉柴股份不仅在传统动力领域研发了全系列满足车用国六排放标准和非道路国四排放标准的发动机,而且在新能源领域成功完成技术路线的确定并推出新品,形成了传统动力与新能源动力并驾齐驱的产品战略布局。
“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也促进了公司知识产权质量与数量的双提升。”玉柴股份工程研究院首席总师邓斌介绍,玉柴股份目前拥有授权专利5322件,其中 发明专利707件,“四气门柴油机气缸盖卸荷槽”“发动机曲轴箱油气分离系统”等多件专利获得了中国专利优秀奖。
注重保护织密“防护网”
“如果说知识产权管理为企业发展筑牢了第一道防线,那么对知识产权的严密保护,则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林铁坚说,从1951年的国营小厂,到现在成为中国制造行业龙头企业,玉柴股份的一路发展,离不开该公司注重下好知识产权保护“先手棋”。
20世纪中后期,专利这一概念对于一家在西南边陲起步的企业而言,实属陌生。“专利到底是个啥,当时公司许多人都没有什么认识。因此,即使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公司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隐患也一直存在。”林铁坚说,随着对专利等知识产权的深入了解,玉柴股份开始重视知识产权的布局与保护,并于1999年提交了第一件专利申请。
时间进入21世纪,玉柴股份依靠过硬的产品技术实力在海内外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当时,虽然自身不曾有过知识产权侵权经历,但是听闻国外动辄几亿元的专利官司,我们心生畏惧。于是,公司开始意识到通过专利布局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林铁坚表示,为了织密知识产权“防护网”,玉柴公司以专利信息分析、专利导航等方式开展专利布局。
“具体说来,就是根据公司生产经营和产品研发规划,对国内外的相关技术领域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合目前国内外的市场情况,依托专利导航的技术分析决策机制,提炼本技术领域的特有技术‘基因’,完成系统技术分析和专利布局,引导公司在各技术领域分支3年至5年内的研发方向和重大技术决策,并及时在相关领域和目的地国家提交专利申请。”林铁坚详细介绍。
“周密的专利布局策略,不仅让公司产品在国内市场获得畅销,同时护航公司的国际化道路越走越宽。”邓斌表示,玉柴股份从2013年开始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专利申请,目前已累计提交43件PCT专利申请,其中21件获得授权,产品在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国家和地区“人气”高涨。
“未来,我们将持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以知识产权护航企业扬帆远行,让中国制造在世界舞台闪耀光芒。”林铁坚如是说。(本报实习记者熊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