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晚,迟来的2020年3·15晚会在央视正式播出,晚会上曝光了多家“黑心”企业或企业产品的严重质量问题,引发消费者广泛关注。
有一些“坑害”,不可原谅。像山东即墨海参养殖,为清除其他生物居然投放敌敌畏;土霉素等抗生素也定期投放;用过的水,还排入大海。汉堡王连锁店在质量提示红灯闪烁的情况下,工人一键变绿灯,应丢弃的食品“秒变”新鲜食物;过期面包换上新标签做成汉堡继续售卖。河北省高阳县年产毛巾50亿条,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原材料却是毛衣、外套、秋衣秋裤、穿过的内衣、袜子……请问,这些企业的良心和底线何在?
监管跟不上,逐利之心必然膨胀。在河北省高阳县,一老板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标签,上写“警示语:禁止用于医疗卫生用品、婴幼儿用品、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及生活用絮用纤维产品”,这本是当地监管部门要求张贴标注的。问题是,原料地的监管等于零,毛巾生产地的监管又何在?在山东即墨,加工干海参的食品添加剂中国家标准仅允许使用食盐,但通过两元一斤的麦芽糊精浸泡,一斤干海参用料可减少三分之一。业内尽人皆知的事,只是监管为何就跟不上?
必须严守产品的质量底线。节目播出后,有不少消费者表示被吓到了。比如宝骏560汽车,忽然间失去动力一蹿一蹿,再比如手机里的窃贼插件,可读取这部设备的电话号码、短信记录、通讯录、应用安装列表、传感器信息等,机主没了隐私。央视3·15晚会是一个为消费者利益而生的舆论品牌,富于冲击力的集中曝光一年一次,但事实上365天记者都在明察暗访。
当下产品的业态越来越繁多细密,生产也越来越附于技术,电商平台发展迅猛,商品流通渠道越来越私人化,这都给监管带来了一定困难。但信息化智能化也给监管带来新办法、新工具,监管工作须跨前一步有更大作为,并严处监管不力的情况。由此,才能真正为消费者的权益保驾护航。秦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