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妥协 降低韩国手机厂商专利授权费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三家餐饮单位餐饮具抽检不合格 2017年中国版权十件大事 浙江省湖州市市场监管局抽检食用农产品14批次 不合格5批次 苹果公司化解“面容ID及图”缺乏显著特征之虞 北京市工商局:3批次S925银镶托帕石戒指抽检不合格 广东深圳宝安:加快补齐民生短板 建设知识产权强区 外卖食品产于“黑作坊”?市民需强化食品安全意识 西电集团全面完成2012年科技与知识产权工作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6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保护网络知识产权要有更多硬措施 广西柳州市食药监局:6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如何保护电子游戏著作权? 慕尼黑地区法院设立第三专利庭 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管局关于4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2年第1号) 高校闲置专利可以向科技园免费许可 青海省食药监局抽检99批次食品4批次不合格 广东省中山市质监局抽检420批次食品相关产品10批次不合格 我国电商领域首部综合性法律出台 工商总局关于完善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 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意见 宁夏食药监局公布250批次食品监督抽检结果不合格3批次 内蒙古包头市2家企业获批国家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 浙江省嵊州市抽检24批次建材产品 不合格4批次 丰田批评英国公投活动中滥用其商标 专利申请不能“以数量论英雄” 天津市知识产权局举办第二场知识产权与创新大讲堂活动 吉林长春市抽检7类食品505批次样品不合格2批次 全国100余家报社在京联合发表版权自律宣言 英国国防部在华商标注册屡挫屡战 博茨瓦纳试行大学知识产权政策 江苏省连云港市食药监局抽检23大类食品99批次样品不合格2批次 安徽省六安市市场监管局关于3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54期) 中美建立打击销售假药非法网站协作机制 黑龙江省抽检肉制品61批次 不合格样品3批次 华为被侵权案 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是获胜关键 农业部:全面落实新制度新要求 努力确保饲料质量安全 如何利用美国知识产权司法体系? 贵州省食药监局: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广东深圳两家超市销售不合格婴幼儿辅食,市监部门已立案处罚 浙江慈溪市市场监管局抽检7类食品225批次样品不合格2批次 发挥“职业打假人”社会共治作用 安徽池州市食药监局:抽检饮料7批次1批次不合格 “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进展顺利 江苏南通通州区加速高质量专利培育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奥运冠军吐槽直播间买到假货 直播售假谁来管 上海抽查108批汽车贴膜,约1成不合格,严重者干扰视线 广东省抽检:花椒锅巴(椒香味)等4批次薯类和膨化食品不合格 白酒行业标准被曝存空白:含食用酒精甜味剂 广东抽检肉制品68批次样品 不合格2批次 海南省食药监局抽检食用农产品214批次不合格样品14批次

光明日报:“傍名牌、搭便车”,企业如此取名要不得

企业名称不仅是公司的一个符号,更是公司的“名片”,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和文化。一个合规合法的企业名称,是企业进入市场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

“你说的都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赚他一个亿实业有限公司”“东莞市洪荒之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不少企业为追求眼球效应而在注册名称上标新立异,不少哗众取宠式的“奇葩”企业名称就此诞生。这些企业名称虽能一时博得眼球,但在使用时极为不便,且有损公序良俗,有的则直接触犯了相关法律规定。

对此,国家工商总局于2017年出台了《企业名称禁限用规则》和《企业名称相同相近比对规则》,明确提出了企业起名必须遵守的26项禁限用规则,企业为追求眼球效应而在注册名称上标新立异的做法,受到严格规范。

除了“奇葩”名称外,在企业名称问题上,“傍名牌”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一些企业往往会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字号进行虚假宣传,侵犯其他企业的合法权益。对此,《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明确:擅自使用他人已经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或者有其他侵犯他人企业名称专用权行为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侵权人所在地登记主管机关要求处理。登记主管机关有权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赔偿被侵权人因该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侵犯他人企业名称专用权的,被侵权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企业把一个响亮的名字当成竞争的制胜法宝可以理解,但是,一旦没有合规合法,就可能惹来诉讼,成为侵权人,纵使有“洪荒之力”,也难逃法律责任。

企业名称侵权行为在实务中时有发生。一些企业将他人注册在先、并已享有相当信誉的商品或服务商标在相关行业领域内或不同领域内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加以登记和使用。还有企业通过利用别人已有品牌的影响力,将他人的知名字号用作企业名称或作为商标加以注册,混淆了消费者的判断力,从而推销自己的产品,产生不当得利,侵犯他人的在先权或字号权。这种行为虽然短期内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但一旦权利人展开维权,那么对于侵权企业的发展将是“致命”的。

无论是侵犯他人的商标权还是字号权,其根源都是为了“傍名牌、搭便车”,利用其品牌效应,使公众产生混淆,容易引发不正当竞争。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禁止经营者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禁止经营者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界定不正当竞争行为,一般应从以下方面把握:在主观方面,行为人具有恶意,存在主观过错,行为人的目的就是利用他人商誉,仿冒知名企业的商标或字号,谋取不当利益;在客观方面,行为人人为制造权利冲突,擅自使用与知名商标、知名企业字号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字号、特有名称,在实际使用中造成了市场混淆,引起消费者误认误购,产生不当得利,其行为侵犯了企业字号在先权或商标专用权,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笔者认为,为了免于经济利益的损失和卷入不必要的纠纷,企业在申请企业名称时应采取措施,既要避免侵犯他人的权利,同时也要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

一要重视商标查询,防患于未然。对于新设企业,权利人在申请企业名称前,就相关词汇除做企业名称检索外,还应当进行商标查询。通过商标查询及时处理“撞车”情况,这样可最大限度地避免与已注册商标重复。二要创立自有商标,注册同名企业。企业创立时,同时申请商标注册,创立自有品牌,做好权利保护的防范,以免让他人抢注商标,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并且应通过卓越的质量、良好的服务、有效的宣传等创建驰名商标,扩大企业商标权的保护范围,更好维护商标所有人的权益。

2018年11月份,司法部公布了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起草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条例(送审稿)》,根据送审稿精神,企业自主选择名称时,应当诚实守信,遵守商业道德,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违反公序良俗,不得侵犯其他企业名称权利,也不得引发不良社会影响或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规定的行为,扰乱公共秩序和市场秩序。笔者相信,待《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条例》出台实施后,企业名称“傍名牌、搭便车”以及“奇葩”名称现象将进一步得到有效遏制。

(作者:王正志,系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