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要兼顾更多的目标和利益,要想让遗产的价值可持续充分的利用,就必须在保护环境和社会收益、经济利益之间找到平衡”。
“2019临汾云丘话九古”活动日前在临汾市云丘山风景区成功举办,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台湾东吴大学教授诺木以《国际视野下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阐明的观点。
诺木汗介绍说,持续的文明、丰富的形态,历难而生,复兴在即,是中国文化遗产鲜明的特色,在文化复兴的道路上,多重的体制管理,优势和问题并存。首先,在维护、弘扬文化遗产的同时,人们还要创造未来的文化遗产,也就是今天的精品,这与未来的遗产是有矛盾的。其次,文化是属于民众的,如果只有政府通过政策、法律保护,没有民众参与,文化遗产的价值就会大大弱化。
此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是世界唯一的,也有一部分是存在历史悠久,而且看到它的演变的路径很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尽管有的不全是“活”的,仍在成长变化这中。另外,文化遗产能不能有好的对游客的吸引力,取决于融入的丰富性,能否给大众或者游客带来深度体验的机会。
以古城、古镇、古村、古街、古关、古道为例,从旅游的角度,它的重要性、稀缺性、体验性、驻留性等,结合得越丰富,游客停留下来的时间就会越长、喜欢的程度就会大大增加,其中的内容包括历史、文学、艺术、节庆、名产等等。
诺木汗认为,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生态系统,指的是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其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并不是孤立的。其次,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大道,应该是强调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
诺木汗说,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大、类型多、价值密度低。即时采集旅游者偏好变化,演绎文化遗产+的场景和产品,验证文化遗产霍华德效应,将助力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观念创新、政策创新、行为创新、才可能实现真正的文化复兴。(秦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