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泉州市泉港区结合“文化旅游发展年”行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等契机,实施“海丝非遗”传承保护工程等“三项工程”,打造“海丝之光”文旅品牌,为泉港的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新动能。
传承保护推动海丝非遗双创
千年土坑,海商聚落。这里因海上丝绸之路民间贸易而兴起,集中展现了与海上贸易相关联的商人及其生活形态,成为全国首批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点之一,也是唯一的聚落型遗产点。
2018年8月,省市文物部门专家到土坑村实地考察指导,遴选百万大厝、施布当铺等8处为国保申报推荐点。目前,列入第一期修缮的12幢古建筑已基本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400多万元。
这是泉港做好海丝非遗传承,推动海丝非遗双创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泉港区将海丝非遗传承保护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并组织实施海丝非遗传承保护工程,有力推动了海丝非遗双创。
为了让非遗双创深入民心,泉港区专门创建了区海丝非遗双创中心,遴选泉港区体育总会等10个单位为区海丝非遗双创试点单位、泉港第一中学等5所学校为区海丝非遗(闽南文化)双创学校、泉州市大福古船模制作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为区海丝非遗(闽南文化)双创基地,进一步提高了海丝非遗(闽南文化)传承保护意识,推动海丝非遗(闽南文化)有效融入社会和群众生活。
文化惠民弘扬海丝文化魅力
近日,2018年环泉州湾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第三赛段在泉港展开,18支车队绕“海”而行,泉港海丝文化休闲旅游重镇的魅力受到了海内外的关注。
2018年以来,泉州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在泉港区主办,泉港以“一地一节庆”“一镇一品牌”特色,开展元宵花灯展示、戏剧展演、南音大会唱、游龙灯、逗新娘、妈祖信仰等节庆民俗活动100多场次。由泉港区创演的《泉港红》《神韵太极》等融泉港特色和海丝非遗元素的作品,在全区各镇(街道)巡演,深受群众喜爱。尤其是该区文体新局组织创演南音《海峡同名村》,突出闽台同名村、同宗亲、同礼乐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海峡两岸浓浓的根脉亲情,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第二届全国曲艺“通州杯”小剧场新作展演的作品。
特色品牌发展海丝游学产业
打造海丝品牌,发展特色文旅项目是重要抓手。目前,泉港区共策划生成48个特色品牌项目,总投入1.44亿元。该区打造的“土坑村(海商聚落)文化小镇”是一个集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于一体的历史文化产业街区,获评泉州市第八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同时,红星生态园、金钟潭、小坝蒙古族特色村寨等海丝乡村旅游点也相继运营。山腰海盐文化和峰尾古城文旅综合 体项目也即将全面启动。软实力项目同样精彩纷呈。目前,由该区编撰出版文旅丛书已完成《向海而生》等8部。
2018年9月,来自日本、韩国及国内游学团队上百位嘉宾代表汇聚泉港,共商海丝游学。嘉宾们实地感受海丝文化,探寻海上丝绸之路文明起点与历史演变,感受闽南特色的海丝文化与民俗风情。
泉港区文体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泉港还将成立游学运营公司,打造全省乃至内地对台、港、澳地区游学示范基地,构建游学示范基地中心,辐射整合周边旅游资源,联合景区挖掘亲子游市场,延伸游学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