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了酱油产品比较试验报告。120款酱油中,29个样品不符合国家相应标准。包括知名的海天酱油、李锦记酱油。(10月16日人民网)
酱油是居家必备的调味品,有关数据显示,酱油是我国消费量最大的调味品,年产量300万吨以上。从2012年开始,我国酱油的人均产量超过5升。可见,酱油事关国计民生,其品质不容忽视。
老百姓多花点儿钱也要买酿造酱油,图的是货真价实,是安心、省心、放心。然而,29个样品不符合标准,其中不乏知名品牌。有些酱油生产企业在标签上显著标明自己是酿造酱油,实际上核心成分却是零。有些酱油虽然核心成分符合了国标,但各成分之间的比例却不合常理,而且标签混乱、价格混乱,让消费者很难辨别、无所适从。有的达不到我国酿造酱油的最低标准要求,甚至不能称为酱油。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令人震惊,更发人深省。
毋庸置疑,“问题酱油”最大的问题首在于生产企业。一些企业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不按照标准去生产酱油,而是故意哗众取宠、制造概念,最近一些日子引爆舆论的便是“儿童酱油”。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酱油,打上“儿童酱油”的标签之后,价格便就一路走高。涉事厂家生产的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虚标营养成分的酱油,无疑属于假冒伪劣产品。酱油生产者必须依法生产,这是让问题酱油绝迹市场的根本。
“29款问题酱油”被堂而皇之拿到市场销售,经营者难辞其咎。在采购酱油的时候,销售部门有责任把好关口,不能让以次充好的酱油通过自己推销给消费者。须知,尽管酱油一时半会儿不会因为技术标准达不到而影响人的健康问题,但是,销售“问题酱油”本身对消费者就是一种欺骗行为,应该受到舆论的谴责和相关法律的处罚。
“29款问题酱油”从组织生产到市场销售,反映了职能部门的监管不力。正在实施的《酱油卫生标准》就酱油生产有着明确的规定。酿造也罢,配制也好,都是有章可循的。可现实问题是,一些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按照有关标准去生产。职能部门就必须履行好各自的法定责任,从源头上加以监管,不能让酱油出问题。除了销售商加强把关,不为“问题酱油”提供便捷通道之外,市场监管部门对于各类“问题酱油”必须严加监管,依法跟进,坚决整治。
有专家指出,“问题酱油”的生产、经营者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违法失信行为,会严重损害消费者权利,乃至破坏经济秩序,必须对“问题酱油”零容忍。监管部门有必要高度重视,严惩制假商家,避免消费者买到“问题酱油”,别让消费者的幸福生活和美丽心情被“问题酱油”给搅了。(周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