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总规模不低于20亿元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促进专利技术的转化和应用;加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培育形成优势产业品牌集群……全面提升对外开放能力和水平,持续释放开放红利,成都正加快建设成为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和国际友好往来门户城市。
新一轮对外开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成都正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典范城市,全面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努力打造中西部国际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使“投资西部、首选成都”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
设基金促创新
去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授奖情况。其中,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抑制血管新生的融合蛋白质及其用途”项目荣获中国专利金奖,其主要运用成果就是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药品——朗沐。在朗沐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过程中,知识产权服务一直贯穿其中。
去年,成都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城市,成为唯一获得三项知识产权领域国家级荣誉的副省级城市。此外,今年1-5月,全市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同比增长53.58%和68.57%,有效发明专利32384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为20.4件,均有一定幅度增长。
创新驱动需要来自知识产权的助推。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我市以建设成都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为抓手,带动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实现新提升——利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3亿元引导资金,引导设立总规模不低于20亿元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推动知识资本、金融资本和新经济的深度融合,推进知识产权运用从单一效益向综合效益转变。
另外,我市还将以高价值专利培育为抓手,带动重点产业的知识产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同时在天府新区鹿溪智谷高技术服务产业生态带,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成都运营中心,打造国家“1+N”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体系,推动知识产权服务高端化发展。
加力度护专利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是重要环节。“我市将积极开展‘雷霆’专项行动,在电子商务、食品药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高新技术等重点领域和展会、进出口等重点环节中,提高执法办案影响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畅通展会专利维权渠道,形成展会专利侵权纠纷处理流程,推动展会专利保护制度化建设,形成展会专利执法快速反应长效机制;加大电子商务领域执法保护力度,开展网络巡查,严厉打击电商平台假冒专利行为;加大电商平台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办理力度,继续选派执法人员参加电商平台执法培训;积极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合执法和办案行动,精准、快速打击专利侵权假冒行为。
同时,我市将落实《成都市知识产权资助管理(暂行)办法》,拟重点支持主动维权的企事业单位,以及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服务的服务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补助的方式,加大专利纠纷调解力度;积极查处假冒专利行为和处理专利侵权案,通过展会执法、电商执法、服务机构协助调解专利纠纷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专利行政案件办理数量和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和省知识产权局支持下,我市正加快推进中国成都(家居鞋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运行,以建立健全体现家居鞋业行业特点的快速维权机制。此外,我市还将在高新区打造国际知识产权新经济创新保护高地。
强举措助品牌
当下,品牌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国家、区域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一种重要资源和表征。
怎样促进知识产权管理运用,从而增强品牌竞争核心优势?市工商局品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有效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各环节与创新驱动、产业品牌培育发展、增强城市品牌竞争新优势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金融在优化资产配置、支持创新创业、助推产业升级等方面的特色功能,推动建立完善品牌资产交易、知识产权质押风险补偿、利率优惠等机制,实现品牌无形资产有形化。
在增强产业品牌发展实力方面,要培育形成多维、多级品牌叠加效应,瞄准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领域重点培育企业,打造既占据行业主导地位又代表城市形象的“领军品牌”“独角兽品牌”。要逐步培育形成优势产业品牌集群,以地理标志、“天府源”公共品牌为纽带,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品牌化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强地理标志品牌、休闲农业品牌、农产品加工品牌建设,促进我市优质农产品市场拓展增效和品牌价值提升。
记者了解到,全市目前有效注册商标累计达30.83万件,增量及总量均居中西部城市首位,全国副省级城市第4位;拥有驰名商标123件,国家、省、市质量奖23个,四川名牌516个,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5个,四川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3个。(记者宋妍妍王雪钰王琳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