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包装仿冒傍名牌,多数消费者会认为这是小企业才会做出的举动。
然而,打开百度,输入“食品外包装侵权”等关键词后,国内多家知名企业的名字便会跃入眼帘。值得关注的是,上述所举案例并非侵权企业的单一侵权行为。
有业内专家认为,知名企业的侵权案或许会给国内将山寨模仿默认为“潜规则”的食品企业提出警示,一味模仿竞品的野蛮生长越来越走不通了,食品企业必须向重视研发和品牌溢价能力的精细型模式过渡转型。
大面积山寨与知名企业放任有关
记者梳理了近几年食品行业的侵权案件发现,“跟随名牌”的现象十分普遍,其中不乏国内知名企业。以金锣火腿肠为例,除了黑龙江因侵权双汇火腿肠外包装被下架的新马克王、波罗米亚两款火腿肠之外,金锣旗下的Q香、台式小烤肠等数款火腿肠也均涉嫌仿冒双汇同款火腿肠的外包装,并因此被双汇告上法庭。
然而,这些坐在被告席上的国内知名企业的败诉案例和天价罚款,并没有阻挡住其他食品公司的不断模仿和复制。
一位办理过多起食品产品包装仿冒侵权案例的律师向记者透露说,这种大面积的山寨和模仿行为,和被仿冒的企业放任不管的态度有关。
除此之外,维权时间长、赔偿金额不高也是两个重要原因。
从费列罗起诉金丝猴侵权到最后工商局判定罚款,再到双汇集团2017年起诉金锣集团产品包装侵权至今仍无判决,这些诉讼的周期往往在一两年,但即使判决了,被相关工商部门查处的最后赔偿金额也未如愿。
专家:企业应重视转型研发
国内部分食品企业始终施展“跟随战略”的最大恶果是,面世的产品同质化严重,销售竞争最后往往变成价格战。
此外,随着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逐渐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程度提高,“跟随战略”已经成为食品企业的障碍。
“最起码,食品企业应该开始重视并转型研发型企业,放弃过去以往那种只重视销售渠道,不重视产品研发和实验的成长模式,分析国内食品公司巨头企业,可以看出,最后市场留下的往往是那些专注区域品牌等垂直市场、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企业。”一位国内知名食品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