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春节期间,高端白酒茅台需求量增大。与此同时,假冒茅台酒乘虚而入。记者调查发现,从贵州仁怀市区到茅台镇,形成了从制假到包装的完整产业链。一瓶市场价1800元左右的飞天茅台,假冒的售价不到200元。一些“生意火爆”的售假商家表示很多假冒包装“已卖光”。
“舌尖上的安全”,向来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但高端白酒的假冒伪劣现象,却一直未能根除,甚至发展到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地步,令人震惊。售假犯法是众所周知的常识,无良商贩敢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惜铤而走险,违法成本太低是一大重要原因。
一方面,我国在食品安全立法与监管上频出重拳。2015年10月1日,“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实施,全力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2017年初,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先后表态,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食品造假行为直接入刑,希冀对食品造假者形成更大的惩戒力、震慑力。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之于普通百姓,重要性之大不言而喻。但在高压态势下,这几年经媒体公开报道的涉及食品安全领域的案件并不在少数,无疑暴露了当前食品安全保障制度的薄弱点。
以假茅台产业链为例,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的涉案金额,早就大大超越了起刑点。《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起刑点是5万元。换言之,假茅台之所以火爆甚至卖断货,不是缺乏相关的法律,而是囿于诸多因素,法律的惩戒力度还不够。在这样的情形下,“年赚百万很简单”无疑极大地刺激助长了造假者的侥幸心理。
事实上,假茅台泛滥的现象并非个例。根据某电商著名品牌的数据,2016年,该公司共排查出4495个销售额超过5万元起刑点的制售假线索,但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比例不足1%。这其中,很可能就有涉及食品造假的。
因此,如何提升执法效力,做到发现一起惩处一起,实乃关键所系。
在现行的监管模式中,对食品造假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分行政处罚问责和刑事问责两种手段。若违法行为达不到刑事问责标准,由食药、工商、市场等部门予以行政处罚。如果违法行为达到刑事问责标准,则由先期立案调查的食药、工商、市场等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部门,或者由公安部门直接立案调查,启动刑事问责程序。也就是说,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建立完善,大有文章可做。让行政执法与司法介入有机融合,形成合力,或许是打击食品造假的大杀器。(胡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