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余光中先生过世后,网络突然疯传一篇署名余光中的《写给未来的你》的美文,各大网络媒体用此文来追悼余光中。令人震惊的是,这是一出“山寨鸡汤”事故。12月21日,该文真实作者、广州著名作家张梅召开媒体发布会,希望借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著作权,一时成为焦点话题。网络“伪鸡汤”为何会大行其道?传统作家该如何维护著作权?针对该事件的前因后果,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当事人。
文/图(除署名外)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波
“张冠余戴”乌龙回放
“孩子,我希望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你可以是农民,可以是工程师,可以是演员,可以是流浪汉,但你必须是个理想主义者……”随着余光中先生逝世,这篇名为《写给未来的你》的散文在多个平台流传,作者被署名为“余光中”。
这篇文章被当做鸡汤被疯狂传播,激励着无数网民。虽然本文的真实作者张梅及时在朋友圈声明著作权,但却被那些网络大咖无视。不过,余光中女儿余佩珊随后也发表声明,否认此文是余光中所写。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自媒体为了个人目的,并不为所动,依然在传播“张冠余戴”的文章。
《写给未来的你》这篇文章原名《给我未来的孩子》,多年前也曾大红大紫,被各大报刊转载。现在沉寂30年后,因余光中再次爆红,张梅称自己现在百感交集。
张梅转发数条被署名为余光中的《写给未来的你》,并在朋友圈求助,“有谁知道如何投诉和维权?”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在明知“乌龙”的情况下,没有一家网络媒体撤稿。
召开新闻发布会维权
广东匡鼎律师事务所在看见张梅女士在朋友圈的求助后,为她发起了维权支持活动。
12月21日,各路相关人士、记者挤满小会议厅,张梅召开媒体发布会。对于最后委托律师事务所维权的初衷,张梅表示:转载平台太多,不可能一家一家投诉,“不诉之法律,转载人都不管你,大部分人对原创著作权很不尊重。”她说:“然而最让我气愤的,是网友的留言,很多人留言说是我想炒作自己,如果我要炒,两年前我第一次发现被冒用就可以发声,如果不是如今转载这么厉害,我不会去找律师用法律途径保护自己。”
张梅告诉记者:“《给我未来的孩子》是我在1990年时的应约之作,当时朋友熊少严在《家庭与学校》担任主编,约我写稿并再三强调这是办给家长看的。”1990年,张梅在广东人民出版社当编辑,接到约稿后,不过一个小时张梅便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一挥而就,可巧当时的她也还没有自己的孩子,“这篇文章其实不是写给我的孩子,更多是一种泛指。”
在现场,熊少严带来了1990年8月印刷的《家庭与学校》,《给我未来的孩子》一文在纸张的头条醒目位置。截至发稿,《写给未来的你》依旧被转发,对此张梅十分气愤,“像这样赤裸裸地拿一个人有著作权的文章,安到另外一个人的名下,并且一字不改的事情,我至今都没见到有这样的先例。”
网络山寨风何时休?
该事件已经清楚地表明,网络山寨之风已经猖狂到必须动用法律武器的地步。熟悉张梅的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作家江冰表示,上世纪90年代,广东文学对精神解放、身体欲望打开的历史时刻有了最初的探索,对中国内地文学有着极大的启发。而张梅正是这个年代对广州文学有影响的女作家之一,她以小说在文坛立足。当时广州的张欣、张梅的小说与散文在全国有相当的影响。对于张梅的散文被“张冠余戴”,江冰说,澄清很有必要,要保护作家知识产权,对原创人群重视和扶持。
在网络、特别是微信风生水起的时代,心灵鸡汤式文章悄无声息影响着很多人。一名微信公众号营销人士透露,网络山寨的存在是一些公众号的营销策略,将文章署名为某名家,炒作热点,文末会附上商业广告,不知情的转发者就成为免费的广告推销员。他们懂得怎样打动用户,圈住粉丝。即使是一些非情感类的公众号,也会在推送中夹杂着鸡汤。如果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推送、转发这些东西最积极的往往是房地产公司、美容院的号。
很多网络大V为了流量,为了营销目的,已经突破了道德底线,张梅文章被肆意侵犯就是一个明证。其实,这些年,我们已经喝下了太多的山寨鸡汤:很多名人都会“被代言”鸡汤文,前有一些微信营销号乐此不疲地“炮制”出屠呦呦的获奖感言;后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就无奈成了心灵鸡汤高手。还有更奇特的如张爱玲、林徽因谈感情谈爱情,马云专发职场商场励志文,陈道明俨然成了小清新代言人等等。
山寨鸡汤的爆发式增长,已经毒害到了全社会的阅读,更是侵害了没有辨别力的青少年。赵绍华律师表示,如果这些山寨毒风只是一味地被原谅或者无视,原创作者会受到伤害,基于保护作家的出发点,他们决定义务为广州作家张梅维权,用法律武器向网络山寨之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