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上午,成都市科技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成都市“十三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记者从中获悉,成都将要引导设立总规模不低于20亿元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作为强化成都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的一大举措。
此外,《规划》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目标和措施。据成都市知识产权局副巡视员李贵卿介绍,当前,知识产权已成为世界各国创新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都必须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将我市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
基金重点支持
五大优势、五大支柱和五大未来产业
根据《规划》,成都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管理、防范风险”的原则,引导设立总规模不低于20亿元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和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据李贵卿介绍,这只基金将用来重点支持五大优势、五大支柱和五大未来产业,并以股权投资方式直接参股知识产权运营机构等知识产权项目,推动知识资本、金融资本和新经济的深度融合。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五大优势产业,包括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五大支柱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未来产业则包括,人工智能、精准医疗、虚拟现实、传感控制、增材制造。
据李贵卿介绍,引导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的有关工作,目前已开始进行。
成都还将建立
知识产权法院、建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其实,成都一直在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还曾被欧洲通讯社评价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做得最好的城市”。2016年,成都市全年专利申请量近10万件,发明专利申请量近4万件,分别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和第二位。今年6月,我市分别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和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
但成都市知识产权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在:知识产权侵权易发多发,维权举证难;核心专利、精品版权和技术标准还不够多;知识产权许可、运营不够活跃,社会资本介入程度较低;知识产权服务模式单一,既懂技术又懂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综合性高端人才匮乏等。
在此背景下,《规划》出台,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标和举措。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成都将建成成都知识产权法院,形成企业维权、行业自律、行政执法、司法保护、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
到2020年,全市依靠知识产权创业企业10000家以上;年申请发明专利100件以上的企事业单位50家以上。
到2020年,成都还将引导设立知识产权信贷和风险资金池50亿元以上,投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金额25亿元以上。
到2020年,全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要达到200家以上;知识产权服务从业人员10000人以上。
具体举措上,成都将通过建设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设以大数据应用和交易相融合的知识产权交易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建立中国(成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专利、商标、版权的管理、执法、服务“三合一”等方面,打造国家知识产权强市。成都商报记者王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