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实施两周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储备和运营能力显著提升
“最后一组1000千伏交流滤波器投切试验结束!”随着6月5日凌晨对讲机内传出的声音,国家电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在泰州市完成了全球首个特高压换流站1000千伏交流系统的启动调试工作。本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作为国家电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的母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围绕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和设备牵头进行了180项关键课题攻关、9大类40余种关键设备研制,在电压控制、电磁环境控制等技术领域积累了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并且形成了知识产权有效实施运用的一套完整体系,有力支撑了电力产业的转型升级。
与国家电网公司在特高压技术领域的创新相类似,从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至今,在整整两年时间里,我国一批创新主体根据政策引导,加强了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储备,构建了产业化导向的专利组合和战略布局,由此也培育了一批具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的优势企业。《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其实施为稳定我国工业增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间,知识产权作为关键一环,也在这两年中为制造强国的建设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在《中国制造2025》部署的五大工程中,“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格外引人注目,其中涉及的大型飞机、民用航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诊疗设备等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制造2025》针对上述产业的发展,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自主研制及应用”“到2025年,自主知识产权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的目标。
“C919是我国自主设计的干线飞机,就飞机整体设计而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前不久,随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民用大飞机C919首次试飞成功,大型飞机的自主研制及应用问题便引起了各方关注,而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的上述一席话,则打消了人们的疑虑。据介绍,C919的自主研制举全国之力,其中中国商飞已提交国内外专利申请1000余件,但全国合作单位累计拥有的相关专利超过3万件。“这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吴光辉表示。
前文提到的特高压输电技术也是如此。国家电网公司专利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2002年前后,全球的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由几家国外的跨国企业垄断,通过严密的专利保护,这些设备以高昂的价格销往全球市场,成为制约我国特高压技术发展的瓶颈。“为此,国家电网公司牵头,依托已有的科研基础组织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并规划了重点领域的专利布局,根据市场需要通过许可、转让等途径积极推进专利产业化,不仅提升了国内特高压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也规避了潜在的侵权风险。”该负责人表示,通过知识产权的积累和运营,目前我国已有效平抑了高端输变电产品的价格,在全球智能电网领域打造了“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和竞争优势。
“《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两年来,其提出的五大工程已率先启动,重大标志性项目正加快推进,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诚如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说言,这两年来的实践已经表明,在制造业竞争中,高效的知识产权布局和运营至关重要。有关专家表示,纵观《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任务和重点,特别是其提出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均是技术创新非常活跃的领域,知识产权布局应尽早谋划,抢占了制造业知识产权布局的高地,就赢得了未来产业发展中的“先手棋”。(知识产权报记者崔静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