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沿线,流转的不只是人和物,还有智慧的结晶。来自中国贸促会的调研显示,115家受访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逾八成拥有海外知识产权,而在年销售1亿元以下的企业中,这一比例不足一半。同时,有四分之三的企业感到获取海外知识产权信息量有限,对目的地国法律制度缺乏了解,这些已经成为企业在国外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的主要障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历史上有着比较密切的贸易往来与合作,但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政治体制、文化传统及地理环境等方面影响,沿线各国知识产权环境,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具体法律法规,都存在一定差异。
针对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进程中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和风险,专家建议:
第一,知识产权局等主管部门需发挥服务型政府职能,拓宽国外知识产权环境报告供给渠道,建立海外知识产权信息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区域性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保障中国企业在目的地国的利益。
第二,加强与海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交流,拓展国际业务领域,积累实务经验,培养锻炼懂产业、懂国际制度、懂经济的复合型国际高端人才,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优质服务。
第三,企业产品“走出去”,知识产权要先行。我国企业到相关国家开展经贸活动时,须及时了解相关国家知识产权领域的法律法规以及跨国企业在这些国家的知识产权布局情况,避免触碰反垄断规制等风险,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第四,牢固树立知识产权意识,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尽可能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也可以直接与当地龙头企业合作获得其知识产权许可或收购其知识产权。
第五,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尽量做到提前规划布局、知识产权先行。尤其是提前进行商标注册、专利申请,注意保护版权和商业秘密。同时也要做好知识产权预警工作,谨防不小心侵犯他人在相关国家拥有的知识产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