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用短短的30余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数百年的历程,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上日趋完善,知识产权能力水平大幅提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然而,在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我国需要应对更深层次的挑战,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前不久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下称《规划》)提出了4个重大专项。其中,围绕“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这一专项,《规划》部署了“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力度”“实施知识产权教育推广计划”两项主要任务,并列出了“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工程”专栏。“知识产权文化决定着知识产权制度和创新制度的整体构成,成熟的知识产权文化必然形成健全而高效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切实保障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顺利进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吴汉东表示。
宣传推广理念渐入人心
再过不到1个月的时间,第17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将如期而至。如同往年一样,今年4月20日至26日期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组委会也将组织举办一系列活动,大力推进以“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文化是制度之母,知识产权文化是知识产权制度实施的深层次社会基础,因此可以说,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和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一样不可或缺。只有建立起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市场和文化环境,才能点燃知识产权的火种,实现创新价值。”华中师范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所长刘华介绍,我国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启动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融汇于社会整体文明提升大系统的运行,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到《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再到《“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均明确强调了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和宣传推广的重要意义。特别是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等6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不断丰富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形式,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促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蓬勃开展。
实际上,如今,知识产权文化的宣传推广活动对社会大众而言已不再陌生,此次印发的《规划》,就明确提出要组织开展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专利周、绿书签、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等重大宣传活动,同时还提出要健全知识产权新闻发布制度、丰富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形式等。
在刘华看来,我国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应由政府主导,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属文化事业范畴,具有显著的公益性,尤其在当下我国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的现实国情下,政府主管部门在我国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不可替代。同时,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还应多样化推进,应鼓励各级相关政府部门及行业在宏观政策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文化实践活动,才能形成百花齐放的知识产权文化的繁荣局面。
普及教育传递创新火种
“同学们,请问以下哪些情况属于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范畴?”“个人用于学习的资料,还有报纸发表的新闻作品属于合理使用范畴,其他都需要经过著作权人许可。”一问一答,知识产权基础知识牢记于心--这是去年9月长沙长郡芙蓉中学一堂知识产权教育公开课上的情景。从2015年起,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教育部启动开展了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工作,目前已评定出两批共60所试点学校,长郡芙蓉中学便是其中之一。
此次印发的《规划》,也提出了实施知识产权教育推广计划的任务,要开展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工作,增强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创新意识。“我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知识产权价值观缺失的问题,且流行文化中的知识产权价值观尚未全面建立,而少年儿童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此阶段进行知识产权价值观的培养,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全社会公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刘华认为,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政策实施,将通过基础教育师资带动在校中小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最终实现未来全民知识产权文化的普及,可谓是“功在当下,利在未来”。
在刘华看来,我国知识产权基础教育应重点包括树立学生知识产权价值观和培养学生创造力两方面内容。刘华表示,树立学生知识产权价值观,首先需要为青少年树立通过创新从而创造财富的成功的人格示范,此外还可以让青少年经历创新的失败和磨难,同时在成功中强化对智力劳动成果的尊重意识。而对于创造力的培养,刘华认为,训练有效的思维方式、激发创造的内在动机及增强创造中的合作都将非常有利于创造力的提升。
吴汉东也指出,我国长期以来主要关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本身而忽视了知识产权意识和环境的培育与建设,“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文化氛围仍未真正建立。“当前,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知识宣传,普及和提高全民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显得特别重要。知识产权文化的培育与养成,理应成为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时期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一个重要任务。”吴汉东说。(本报记者崔静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