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就为欧盟地理标志提供保护一事向公众征集意见 全球对印度保护创新的看法有所改变 波音公司称印度拥有强劲的知识产权法 认为知识产权被侵犯 清华大学状告宜州一化工厂 安徽省安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用农产品抽检不合格2批次 人参药用转食用:进食品领域却无生产许可证 专利复审委员会与北京高院举办专利行政诉讼案例研讨会 内蒙古赤峰市市场监管局:4批次餐饮具样品抽检不合格 晶报评:食品安全越来越离不开社会共治 甘肃省食药监局:4批次物理治疗设备抽验不合格 “内供酒”50元一瓶?茅台2015年将重手打假 浙江台州发布今年第12期食品抽检结果:合格率99.18%,这些食品要注意! 海关总署首推“直接对话”聚焦知识产权保护 重庆市铜梁区市场监管局抽检171批次食品 12批次不合格 福建省食药监局抽检食品30批次不合格 爱尔兰知识产权局提醒用户谨防要求支付费用的诈骗 修改知识产权法 保护互联网商业模式 赛门铁克专利侵权案败诉但赔偿金只有1700万美元 广东知识产权案件去年大幅上升 海淀法院发布涉网十大经典案例:知识产权案件中涉网占八成 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商标受理窗口做好服务 警惕!国家药监局通告965批不合格医疗器械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抽查中空玻璃样品30批次 不合格1批次 汤臣倍健销售乱象调查:多款产品涉嫌违规宣传 山西省工商局抽查农资产品29批不合格 四川烟草打假重奖线索举报者 2016年兑现2499万元 广东梅州:严打囤积制假售假行为 山东淄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不断取得新突破 以色列专利局或将允许申请人递交临时专利申请 松下诉讼称博通侵犯了计算机技术专利 动画频遭侵权敲响知识产权保护警钟 河北省食药监局:7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315知识产权保护成果展在京举办 新疆食药监局:1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IBM正式起诉互联网旅游公司Expedia侵犯专利! 湖北十堰市食药监局抽检食品2批次不合格 北京市西城工商查处假冒品牌内衣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面向公众征求2017年“恶名市场”名单 杜邦维权打假维护农户利益 泰国颁布《个人数据保护法》 医院“傍名牌”此风不可长 上海市食药监局抽检食品4批次不合格 浙江省舟山六横抽检5批次电线电缆样品均不合格 国家知识产权局:我国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385个 江苏苏州市食药监局:3批次食品样品抽检不合格 广东加强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 华为诉三星电子专利侵权 三星回应:不排除反诉 新疆发布《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服务规范》 吉林通化市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累计达99个 “发现·尊重·创新”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大讲堂在京举行

食品造假直接入刑是大势所趋

近日,公安部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刑事打击力度,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食品造假行为直接入刑,完善打击食品药品犯罪司法解释,有力发挥刑法的震慑作用。同时,切实用足用好《食品安全法》,对依法不构成犯罪、但群众痛恨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行政拘留处罚,坚决处罚到人,让违法犯罪分子付出高昂代价。

推动食品造假直接入刑的表态,获得了舆论的一致支持。这是因为,一方面民众痛恨食品造假,另一方面现实中对食品造假的法律打击力度偏软,食品造假者的违法成本太低。

目前的刑法,对追究食品造假者的刑事责任设置了相对较高的门槛。按照目前的标准,只有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行为,才有可能被追究刑责。刑法重点处罚食品造假的“结果犯”。

这就是说,有些食品造假者可能性质非常严重,但是因为没有吃死人、让人吃出毛病来,很可能不构成犯罪行为,只好给予行政处罚。

而食品造假直接入刑,意味着只要不按照法律规定生产,就构成了刑事犯罪,就可能被刑事处罚。这和醉驾入刑一样,并不因为你没有造成严重的事故,而是只要是醉驾,就构成了对公共安全的威胁,就要受到刑事追责。

利用刑法严厉打击和威慑食品造假者,是目前很多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法学家们对美国食品安全法律的研究表明,美国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处罚的特点之一就是,首先处罚食品犯罪的“行为犯”。只要你进行了违法的食品掺假、造假、食品商标误导、食物监管过程中的造假等行为,就构成了犯罪行为。如此高压的做法是着眼于预防犯罪,体现了风险社会下传统刑法向风险刑法的进化。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令食品造假者能够付出高昂的违法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起到预防食品安全犯罪的威慑效果。

我们推动食品造假直接入刑,也体现了这样的立法与食品安全的整治思路。从法理上来说,这是由传统刑法重视惩罚“结果犯”,向重视打击“行为犯”转变。这样的做法也将大大降低食品安全的监管成本。

按照公安部的说法,2016年,公安部部署开展以食品药品领域为重点的打假“利剑”行动,全年共破获食品犯罪案件1.2万起、药品犯罪案件8500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350余起案件全部告破。

在这些数据面前,我们要认真算一下,破获1.2万起食品犯罪案件需要耗费多少警力。而那些远远构不成食品犯罪的违法案件,又会消耗多少警力?这背后还不包括动用的食药监、质监、工商等部门。公共财政供养的监管人员是有限的,因而,按照过去的治理模式,不论怎样督促、有关部门多么努力,都难以遏制那些像“蟑螂”一样四处出没的食品造假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