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猖獗的假货,马云再也坐不住了。两会期间,他通过微博呼吁,“像治理酒驾那样治理假货”。随后,多名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加入了呼吁的队伍。
马云提出,假如销售一件假货拘留七天,制造一件假货入刑,那么我想今天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食品药品安全现状,我们国家未来的创新能力一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柳传志则两度发文,力挺马云。柳传志疾呼:趁马云先生发起的契机,请求人大尽快就此立法(千万不要拖拉),并全民监督执法。不出三年,假货毒瘤一定能除。
笔者以为,对假货立法可谓箭在弦上,有其必要。假货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消费者的心头之痛。如果相关部门不及时加以管束的话,假货势必会严重危害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不仅如此,对于企业来说,假货也是巨大的发展障碍。据悉,在淘宝上每出售一个伪造产品,至少导致五个客户流失。
尽管危害诸多,仍有一批人铤而走险,制假售假,只因售假的惩戒力度远远比不上造假得来的丰厚利润。追根溯源,法律仍是对付造假者最好的武器,只是法律的惩戒力度需有所加大。
目前我国法律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起刑点是5万元,而在实际判例中,免予起诉和缓刑是“主流”,获实刑者屈指可数。对此,可参照国外对于假货的打击力度。比如,美国对于初犯判10年以上的监禁,重犯判20年以上,公司会罚到破产,连携带使用假货的人也会面临拘留。日本除去有法律重罚的约束外,还有媒体曝光后名誉扫地的考量,造假的企业和个人想东山再起将困难重重。因此,改变假货的入刑标准将对假货治理产生极其关键的作用。
假货的一端是造假者,另一端是消费者。许多消费者买到假货后,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到工商部门进行投诉,而是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于假货保持沉默,选择忍耐。然而,这种逃避的做法最终损害的仍是消费者自身的利益。因此,消费者对于假货也应持“零容忍”态度,即不主动买假货,发现假货要及时投诉,让造假售假者得到应有的惩罚。
打击假货非一朝一夕,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以及坚定的决心。相关部门也应着手考虑,行动起来,将其相关立法提上日程。文/陶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