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700多元,教材还是没买够。”开学以来,云南某高校法学专业的大一学生卢小林一直为没有教材而苦恼。为此,不少学生只有到二手书店或复印店购买,培育了盗版、影印或复印教材的市场。有学生表示,价值400元的正版教材,在旧书店花50元就能买到,是正版教材太贵养肥了盗版教材。(12月20日《中国青年报》)
的确,正版教材在价格上确实不如盗版教材便宜。正版教材需要从盗版教材热销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只有放下身段,真正地接地气,才能赶走盗版教材。
不过,如果一股脑地将盗版教材销售火热归罪于正版教材,也有失公平。正版教材固然存在价格问题,服务问题,可是真正养肥盗版教材的却不是正版教材一个人。出版教材的出版社,不是唯一获取利益者。比如说,一本教材的定价是40元,这40元并不是全部收入了出版社的囊中。这些资金会在很多渠道流失。学校会留一点,教育局会留一点。教材原本就有着“公益属性”,就不应该成为各个环节牟利的载体。正版教材的价格何尝不是这些中间环节加剧的?
再者,养肥盗版教材的还有监管部门。是监管部门的查处不力,让盗版教材有了生存土壤。那些承接盗版教材的印刷厂,那些销售盗版教材的书店,那些购买盗版教材的学生,心里有没有对知识产权的敬畏?而且,盗版教材虽然价格低廉,也会存在问题,比如校对的错漏,比如纸张的低劣。我们为了一己私利购买盗版的行为,也养肥了盗版。
放下身段,“正版教材”才能赶走“盗版市场”。但是,也不能把责任都推给正版教材,正版教材一个人养不肥盗版教材。
郭元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