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的道路上,越来越多的创客都在加速培育公司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能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每家创业公司所盼望的事情,一来可以证明公司实力,再者可以通过知识产权进行融资等方式,助力公司成长。但实践中,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管理以及运营对于创业者而言是需要层层解决的问题。
由知识产权报社联合清华大学开展的《2015年中国知识产权文化素养调查》显示,2015年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综合素养指数为52.3,与2008年相比提高了10.2,增长24.2%。尽管如此,我国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和国外对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曾在富士康担任了10多年专利代理人及部门经理的张利杰,负责过多达上万件国内外专利的管理与运营工作,正是看中了互联网+知识产权的发展前景,他创立了深圳市自己来创新服务有限公司,希望能利用互联网的手段,提供知识产权大数据+知识产权代理+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运营的一站式服务,让创业者申请专利变得更容易,更方便,同时也能助力创客创业,协助创客、孵化器和加速器申请各项政府资助。
“我做知识产权15年以来观察到,很多中国小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其实还比较弱,尤其是一些科技类的创新企业,没有保护意识,很容易就被抄袭,失去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张利杰说,“自己来平台创立的初衷,即是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帮助这些企业如何能够找到成本更低、更容易的知识产权保护及规避方案,并且能在知识产权相关的资源如何整合利用方面给予初创公司一定指导。”
据张利杰介绍,知识产权的创造(创新者知识产权产生、服务机构转变为知识产权)、保护(碰到侵权、纠纷如何处理)、管理(知识产权生命周期长、商标和外观设计自然生命周期超过10年,帮企业和个人管理)、运营(让权利人的知识权利、资产能够带来利润、利益的能力),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随着创业热潮的发酵,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标准排名、优客工场联合在会上近日发布的由腾讯研究院等多家国内权威机构提供大数据支持的《2016中国创新创业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2万户,比2014年日均新登记企业1万户有了明显提升。
而相对比,传统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的数量全国尚未超过1500家,而创业公司地域分散、数量庞大,原有代理机构的精力主要放在大的企业客户,对于小企业的专业度和服务体验也不如人意,无法满足创业创新的需求,而利用互联网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刚好可以解决这一矛盾。
据悉,深圳的如无人机、物联网、VR/AR领域的知名公司,都已经是自己来平台的客户,除了专业的知识产权人才来保障服务的品质外,技术投入也是公司最大的一个方向,尤其是涉及到科技类公司核心信息的一些保密性资料,通过云服务的平台,减少申请环节接触人员的数目,压缩流程实现申请标准化操作,对于创业公司而言都能带来很大的帮助。
“知识产权代理的业务是目前主要盈利来源,但我们的目标在未来不仅仅是做代理,而有很多延伸的业务,包括将平台有资金需求的创业公司对接给投资机构等。”张利杰对记者表示,“整个知识产权申请的经过其实是大数据沉淀的过程,能够连接用户、专业服务者、政府机构、投资机构等,可以从知识产权里面产生新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