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来,国内手机制造企业接连主张专利权保护。今年5月,华为公司在中国和美国同时对三星公司提起知识产权诉讼。华为在诉讼中要求三星公司就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对华为进行赔偿,这些知识产权包括涉及通信技术的高价值专利和三星手机使用的软件。7月初,华为再次在美国提起专利诉讼,指控美国无线运营商T-Mobile拒绝与其达成专利许可协议,并继续侵犯自己的专利权。
业内人士指出,通讯领域被誉为“专利丛林”,一部小小的手机上就能高度集成数以万计的科技专利。过去由于核心专利往往掌握在国外几家科技巨头的手中,因此国内手机厂商长久以来饱受海外厂商的专利保护困扰,在“出海”发展过程中频频遭遇阻碍。
华为在海外的反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科技企业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布局专利已成为众多科技创新型企业突破“红海”的选择。
专利维权已成为全球竞争重要的商业策略
落幕不久的欧洲杯上,许多球迷都发现,在其举办地法国的各大球场,场边广告牌里醒目地出现中国企业“海信”的标志。这样的场景近些年来逐渐增多,成为中国科技企业在海外“开疆拓土”的一个缩影。
专家表示,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起初,国外公司凭借资金、技术等优势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但很快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就在模仿与赶超中“收复失地”,近年已反过来呈现出大举“出海”之势。
专利技术“走出去”也是制造业“出海”的重要一环。有学者就此分析指出,中国技术企业“走出去”的制度背景有两大方面,其一是中国专利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国际专利体制的一体化,其二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推动,逐步融入了全球经济,从而在包括技术在内的多维度都开始了国际之路。
然而,中国通讯标准化协会理事赵粮博士表示,中国科技企业要“走出去”需要跨过不少门槛,否则一些问题就可能成为隐藏着的“炸弹”。
前些年某国产手机在拓展印度市场时就深陷专利纠纷的泥潭。在国内,该公司在短时间内迅速蹿红。2014年底,爱立信以该公司侵犯其基础专利为由在印度提起诉讼,要求印度法院禁售公司手机,并要求其赔偿相关损失。
法律专家表示,由于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因此即使在中国不具有专利权的技术,也可能在国外具有专利权。许多专利诉讼实际上都是跨国公司在感受到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之后舞出的知识产权“大棒”,专利诉讼由于其高额诉讼费、天价赔偿的特点,已成为纳入跨国公司考虑范畴的重要商业策略。
专利法律风险往往事关企业生死
“手机通讯领域的专利已经发展到了几乎无法避开的程度。”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家库专家马东晓以通讯领域为例介绍说,当技术专利已经高度密集到不可能再通过另一条完全不同的技术路径进行开发,科技企业必须正视在专利上可能遭遇的法律风险。
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的很多环节都会产生专利风险,在产品的研发、专利申请、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等环节都存在着由专利带来的不确定性,从而对企业的经营目标产生影响。
“一旦在专利纠纷中败诉,首先碰到的就是停止使用专利的问题,至少意味着相关产品不得再行生产,这往往事关一个企业的生死。”马东晓表示,即使在专利诉讼进行过程中,法院也有可能先行下达禁令,使得涉事企业损失惨重。
除了被要求停止侵权之外,中国科技企业在与国外公司竞争海内外市场时,遭遇的主要法律风险还来自于巨额赔偿。
在美国等拥有发达的专利保护体系并聚集了大量科技企业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存在着科技公司在漫长的专利诉讼中“消失”的现象。其中一些公司是因为无法承受专利诉讼败诉后的高昂赔偿,干脆提出让对方将自己收购;而另外一些公司,即使赢得了诉讼,耗时数年需支付的律师费也可能造成其破产。
在我国,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人民法院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司法改革,知识产权保护得到了强化。2015年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开始运作,知识产权专门法院的成立更加表明我国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的决心,“如果前些年还存在侥幸心理的话,那么在此类案件常常受到全球关注的今天,必须要转变自身观念。”马东晓表示。
没有专利“炮弹”,就没有谈判筹码
面对在全球竞争中随时面临的风险,如何才能突破掣肘?
“关键是企业储备足够的专利‘炮弹’。”专家表示,在科技企业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例如在通信业,两个公司签订专利许可时,专利许可数量多的一方通常要向数量少的一方收取专利费。由于几乎所有公司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都绕不开其他公司掌握的专利,因此比较好的竞争策略就是,通过实现彼此之间专利拥有量的势均力敌,从而拥有坐下来谈判的筹码。
以在海外频频出击的华为公司为例,据华为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华为2015年研发投入达到92亿美元,占总销售额的15%以上,超过苹果的85亿美元。华为在过去10年的研发总投入超过了370亿美元,截至2015年12月31日,华为累计共获得专利授权达到50377件,累计申请中国专利达到52550件,累计申请外国专利达到30613件。其中,90%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
在当前国际知识产权体制下,虽然以专利跨国申请的技术“走出去”面临着专利制度的系统成本,但随着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知识产权观念的改变,中国企业技术“走出去”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种现象。
今年6月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2015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水平已位居世界中上游,总体实力与世界一流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但同时,当前中国的海外专利申请主要还是分布在通信和电子行业,行业相对集中,反映出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只是在少部分新兴行业中具有技术优势,而要实现在全技术领域的优势或在更多行业与发达国家比肩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马东晓认为,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上,首先需要增加自身研发能力,但同时在知识产权的法律层面,需要持续投入完成自身的知识产权队伍建设并寻求专利律师的法律服务,“中国科技企业的高速发展必然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