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公布的许可备案登记信息显示,2015年华为向苹果公司许可专利769件,包括GSM、UMTS及LTE蜂窝标准在内的多件无线通信标准核心专利;苹果公司向华为许可专利98件,涉及多件外观设计。虽然华为表示不便透露双方专利许可的金额,但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苹果公司至少要向华为支付数亿美元的专利费用,华为代表国产手机厂商成功完成了一次“逆袭”。
在笔者看来,用华为和苹果公司相互许可专利数量的多少来支撑“逆袭”的观点难免有失偏颇,该事件主要体现了手机行业中,厚积薄发的“追赶者”华为与公认的创新生态“领导者”苹果公司之间注重市场价值交换、力求和谐共赢的市场博弈。
不可否认,当今苹果依旧是业界综合实力最强的手机品牌之一,但是近年来苹果公司发布的新品乏善可陈,其独霸天下的局面已经被打破。纵览苹果公司的专利体系,滑动解锁、圆角矩形等创意和外观设计占据主流,涉及基础研发的核心专利并不是很多。随着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对苹果手机“商业外观”专利的重新裁定和苹果D618677号专利(圆角矩形设计)被无效,苹果公司不得不重新调整其专利战略,把创新突破放在核心专利上,并开始尝试通过与爱立信、华为等公司签署专利许可协议,通过缴费以合法地获得无线通信标准相关核心专利的使用权,进而能够快速地推出质优价廉的新产品,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
任何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熬”出来的,手机企业自然也不例外。笔者认为,华为在技术研发至专利运营的过程中,正是运用了数量布局、质量取胜的策略,“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即在进行专利研发时抓技术空白点,占据先机,控制核心专利、基础专利和重要专利,抓住有利时机,敢于“亮剑”进行专利许可和诉讼。
首先,持续高额的研发投入支持华为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积累了较强的专利实力。据了解,2015年华为研发投入达到596亿元人民币(92亿美元),占总销售额的15%,已经超过苹果公司的85亿美元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3.5%)。过去10年,华为研发投入累计超过2400亿元人民币(370亿美元);华为在全球拥有研发中心16个,全球研发人员约为7.9万人,占华为公司总人数的45%。在强大的研发投入支持下,华为共提交中国专利申请5.255万件。
其次,华为通过有针对性的专利布局,循序渐进地拥有了专利话语权和主动权。几十年的技术深耕使华为拥有可观的专利积累。截至2015年,华为已累计获得专利3.0924万件,其中美国专利5052件,欧洲专利1.1474万件。另外,华为还通过与爱立信、苹果等公司签订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专利布局。
最后,如果掌握的重要专利能够改变市场格局,就要抓住时机敢于“亮剑”,实现从防守到进攻的战略转移。无论是华为最近发布的直接对阵苹果手机的P9手机,还是最终与苹果公司达成的专利交叉许可协议,无不展示了华为进军高端手机市场的信心和决心。
华为之所以能从苹果公司收取高额的专利许可费用,得益于其年复一年的高强度创新研发投入和长达28年的专利布局积淀。对有志于跨国发展、拓展全球疆域“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而言,华为在专利技术上苦心、数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值得学习和借鉴。(董新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