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1.7万罐假奶粉案件牵动市场神经。根据上海市食药监局4月4日发布的信息,“雅培”成为此次假奶粉案件中首个披露的奶粉品牌。然而疑问接踵而至,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同日发布的公告,此次涉案假冒奶粉经检测并无食品安全问题,但涉案奶粉以何种途径流入市场以及具体流向的7个省份也并未全部披露。
受访专家表示,随着可瑞康、雅培等一系列奶粉品牌卷入“假冒”风波,目前单凭“没有食品安全风险”并不能解答消费者疑问。假奶粉频出与我国奶粉市场销售渠道混乱有关,而高库存也使得奶粉品牌方降低了经销商门槛,致使假奶粉有可乘之机。
事件假奶粉案线索为雅培提供
最高检近期在官网发布消息称,2015年9月,上海市公安部门依法查处一起跨全国多省市仿冒品牌婴儿奶粉案。犯罪嫌疑人陈某、唐某组织他人仿制假冒品牌奶粉罐、商标标签,收购低档、廉价或非婴儿奶粉,在非法加工点罐装出售,共计生产销售了假冒奶粉1.7万余罐,非法获利将近200万元。
由于最高检在此次公告中未提及涉案奶粉品牌,因此该案件一经公布就引起了诸多猜测。4月4日,上海市食药监局在官网将该案件称为“生产、销售假冒‘雅培’乳粉案”,由此解开了涉案奶粉的品牌疑问。
4月5日,雅培方面回应新京报记者称,此次涉案线索是雅培率先发现并交由上海市公安机关调查的。“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以及消费者的健康一直是雅培的重中之重,在发现市场上出现少量批次假冒雅培嘉兴产亲体婴幼儿奶粉产品后,雅培立即向上海市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另据雅培官方客服称,假冒雅培奶粉发现于“乡镇小地方”。
雅培称:“经上海公安事后反馈,该案件在去年12月已经破获,相关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现已进入法律程序,所涉及假冒雅培产品已经于去年年底被查处并全部收缴”。
疑问无食品安全风险意味着什么
尽管雅培方面称涉案假奶粉已于去年底被收缴,但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消息,该事件的调查并没有结束。目前,国务院食安办已介入调查,要求相关省份彻查乳粉流向。
根据公开信息,目前涉案假奶粉已销售给河南郑州、山东兖州、江苏徐州、湖南长沙4地经销商,但涉案的7个省份中仍有3个流入地尚未公布。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4月4日发布的消息,虽然涉事产品已被确认为假冒乳粉,但据上海公安部门的检验结果,“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安全风险”,由此引发业内新的疑问。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没有食品安全风险并不代表产品营养成分达标,进而满足相应年龄段的婴幼儿营养需求。
乳业专家王丁棉也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相关部门的检测方法、具体检测结果等细节都没看到,仅说‘没有风险’不能释疑,消费者会对山寨奶粉达到国家标准很困惑”。
王丁棉提出,该案件中除雅培外还涉及哪些品牌?目前这些假冒奶粉通过什么渠道流入市场?这些问题也有待调查结果公布。
针对上述疑问,新京报记者于昨日联系了国家食药监总局,但截至记者发稿,并未收到相关回复。
公司中国对雅培销售贡献强劲
雅培公司为纽交所上市公司。根据雅培中国官网信息,雅培在中国开展业务近20年,目前除了在上海设立了中国总部之外,还建立有10个办事处、3家工厂和2个研发中心。
根据雅培公布的2015年第三季度财报,雅培全球营养品业务的销售额达17.89亿美元,同比增长6.5%,其中婴幼儿营养品业务的销售额增长达到9.7%,雅培将原因归于“在中国推出的菁智系列婴幼儿营养品及在其他国家推出新产品的良好销售表现”。
针对此次假冒奶粉事件对雅培中国造成的影响,雅培方面回复新京报记者称,“影响还没这么快,目前还没有相关数据”。
根据雅培中国官网公布的信息,其官方指定线上销售渠道有天猫、京东商城、1号店、亚马逊官方自营店及Abbott官方微店;线下卖场渠道有卜蜂莲花、大润发、乐购、北京华联、永辉超市、家乐福、沃尔玛、世纪联华、麦德龙等;线下药店渠道则有益丰大药房、老百姓大药房、国大药房、海王和大参林。其经销商有多少层级?除上述渠道外国内销售的雅培奶粉是否为正品?截至记者发稿,并未收到雅培方面的回应,其官方客服只是强调“建议从正规渠道购买”。
分析渠道乱或致假奶粉钻空子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此次假奶粉事件与雅培自身经销渠道没有太大关联。“雅培中国的经销体系比较扎实,如果经销商所售奶粉是通过雅培中国进口或生产的奶粉,并取得了雅培中国授权,那么产品问题不大。跨境购宣称从国外取得授权,有可能是从国外经销商处而非厂家取得授权,这就存在造假空间,且是雅培中国无法掌控的。”
不过,国内奶粉销售渠道的混乱依然引起了业内注意。乳业专家王丁棉称,澳洲、欧洲等国家在出售奶粉时,普遍都是商超与厂家直接交易,没有中间经销商。
“在中国,许多奶粉品牌设立了销售大区,下面还有省级代理、市级代理,代理层级越多给假奶粉留下的空隙就越多。比如向正规企业要10吨,实际上卖出去15吨,而由于销售层级过多,品牌方自身很难监控。”王丁棉说。
另据宋亮分析,目前奶粉产能过剩,加之即将实施的奶粉注册制新政,使得国内外品牌奶粉库存积压严重。“企业不会主动参与造假行为,但在出货压力大的情况下可能会降低经销商门槛。比如这次1.7万罐假奶粉案件中,官方检测没有食品安全风险,就说明制假团伙很专业,原料也有可能来自其他正规厂家生产的奶粉。”
■国内假奶粉大事记
美素丽儿案
2013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称,“美素丽儿”在华代理商玺乐丽儿进出口(苏州)有限公司在没有获得食品生产许可的情况下,涉嫌非法生产号称荷兰原装进口的“美素丽儿”奶粉。质监部门在美素丽儿奶粉非法生产现场抽取了17个样品送检,结果只有3个样品是合格产品。
据犯罪嫌疑人交代,美素丽儿奶粉在国内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于是在公司的投资方台湾宏全盛公司的安排下,使用了多种奶粉原料甚至包括走私奶粉来生产美素丽儿奶粉,并存在私自印制包装盒、私自更改生产日期等造假行为。
假可瑞康案
据最高检通报的案例,2012年,熊某在南昌麦高营养食品有限公司未取得奶粉生产许可的情况下,通过合法进口部分奶粉获取2份进口奶粉《卫生证书》后,伪造了23份进口奶粉《卫生证书》,并从内蒙古、黑龙江等地购进国产奶粉,非法生产加工仿冒进口奶粉。
该公司声称与新西兰Karicare(可瑞康)合作推出的“可尼可系列婴幼儿配方奶粉”,事实上与可瑞康没有任何关系。该案奶粉共计23万余罐、400多吨,涉案金额2亿余元。经抽样检测,有2件含有致病菌,11件检测值不符合能量及营养成分标示值,夸大了食品的营养水平,属于伪劣产品。
本版稿件/新京报记者郭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