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分量几何?看看这个榜单心里就有数了。”8月25日,河南省济源市在《济源日报》上发布483个“红黑榜”名单,其中“红榜”名单343个,“黑榜”140个,这份榜单在当地很快引发热议。
此举并非首次,这已是济源市第五次高调公布诚信建设“红黑榜”。目前,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在该市已实现常态化。
据了解,为褒扬诚信、鞭挞失信,济源市自2014年9月起建立诚信建设“红黑榜”发布制度,陆续在当地媒体公开发布诚信建设“红黑榜”,对列入诚信“红榜”的企业和商户给予扶持和政策优惠,对列入诚信“黑榜”的企业和个人实施惩戒措施。
截至目前,济源市发布“红黑榜”的政府单位达23个,涉及失信被执行人、银行信贷、拖欠工资、餐饮服务等30多个领域,共发布“红榜”974个,“黑榜”466个,涉及企业1034家,自然人406人。
“‘红’与‘黑’,‘美’与‘丑’,一张诚信榜单见分晓。”济源市文明办副主任张福伟说,建立诚信建设“红黑榜”发布制度,是济源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重要内容。
“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的信用污点,不再存放于某个部门的档案中,而是被高调公布。”张福伟说。
为了保证“红黑榜”的公平公正,发布榜单的济源市各政府部门均制定了筛选标准:济源市农牧局明确了涉农红榜企业的5项标准和黑榜企业的8条标准;环保局通过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管理、社会监督等4类21项指标进行打分,90分以上的进“红榜”,59分以下的进“黑榜”;文广新局制订了认定标准的“红六条”和“黑六条”……
那么,“上榜”之后又有什么不同呢?据张福伟介绍,济源市对“红榜”上的企业给予奖励和政策支持,而失信“黑榜”上的企业不仅名誉大损,有关部门还会综合运用行政性、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等多种手段依法实施联合惩戒,“一处违规、处处受限”。
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张体斌,2007年创办了济源市永兴牧业有限公司,奶牛存栏量1300头,日产奶12吨。因始终坚守“诚信兴业”的理念,张体斌的企业入选了2015年第一批诚信“红榜”,“上榜后,很多事儿好办多了”。
“当时正值奶农倒奶风波,银行普遍不看好这个行业,不愿贷款,谈了几次都没谈成。”张体斌说,入围“红榜”后,济源农商银行不仅愿意向他提供贷款,额度也从150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利息也略微降低。
前一段时间,当张体斌去更换生鲜乳收购许可证时,他发现,原来需要7个工作日的,现在只用两天就顺利拿到了新证。
除了上“红榜”者,发布榜单的单位也觉得“事儿好办了”。
在每次发布的“红黑榜”中,都有济源市人民法院发布的被执行人“失信名单”。这个“黑榜”,对快速执结案件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以前,都是我们到处找被执行人,他们还总玩‘捉迷藏’,主动履行判决的1年也不超过10个。”济源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张玉说,发布“黑榜”后,有约20%的上榜企业会主动找到法院,表示要积极履行判决。
2011年,在济源承建项目的江苏南通一钢业公司的员工意外身亡,该公司私自到济源医院拉走尸体火化,谁料竟然拉错了尸体,引发纠纷。判决后,这家公司却迟迟不愿履行,当法院专门派人到南通实地执行时,也遭到阻挠。
无奈之下,济源市人民法院将该公司列入“黑榜”。不到10天,该公司就主动联系法院,将10.8万元执行款汇了过来。
这家公司为何能迅速改变态度呢?张玉介绍说,一方面是舆论压力,失信被执行人的名单和照片会通过报纸、电视、网络、手机客户端定期发布,还会在闹市、车站、广场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提高了社会对“老赖”的认知率。“另一方面是信用惩戒,涉及他们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策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诸多方面。”张玉说。
截至目前,济源市人民法院5期共公布328人的“黑榜”名单,132人迫于压力主动履行了义务。
“对于失信企业而言,让他们最害怕的是联合惩戒。”济源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综合信息科副科长张晓说,今年第一批“红黑榜”发布后,上榜企业河南正海实业有限公司因拖欠职工工资被市人社局列入黑名单,交易中心与招标办等部门联合对该企业实施了“暂停其投标活动”的惩戒措施。到目前为止,交易中心已先后对13家企业实行了限期禁止参加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联合惩戒。
“诚信是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道德基石,建立诚信‘红黑榜’的初衷就是在全社会倡导并最终形成诚实守信、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济源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军星表示,济源市将继续扩大“红黑榜”的覆盖面,加快建立市级综合诚信评价系统,出台更加规范、操作性强的联合奖惩政策,进一步褒奖诚信、惩戒失信,为建设诚信济源、文明济源打下坚实的基础。(张玉甫 潘志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