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引起了企业的广泛关注。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布局、对外合作与投资步伐的加快,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可能会越来越多。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企业应如何打好知识产权牌?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遭遇了哪些知识产权纠纷?企业应怎样避免纠纷更好地维权?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日,南方日报记者独家专访了香港经济学者、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梁海明,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现状 恶意抢注商标问题突出
南方日报: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在知识产权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梁海明:商标被恶意抢注已成为目前国际市场中新的商战问题,当品牌商标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时候,一些不法商人为了逐利,或出于竞争目的,往往会群起仿冒、抢注有关品牌商标。中国企业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防止商标遭恶意抢注,是“一带一路”政策中较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南方日报:为什么这个问题这么突出?
梁海明:现在,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个品牌商标被仿冒和被抢注,从日常用品到高科技领域都有。原因非常多,在一段时间内或较难得到遏制。
当然,企业也要更多考虑自身的原因。对一些企业而言,大多数的竞争主要是强调技术竞争、质量竞争、市场竞争,基本上没有比较完善的品牌保护和品牌管理观念。多数企业比较缺乏前瞻意识及长远规划。
建议 与海外名企合作推出产品
南方日报:企业该怎么做才能尽量避免纠纷或更好地维权?
梁海明:企业方面,一方面既要培养自身知识产权保护的海外思维模式,另一方面也可考虑创新商标保护模式,采取家族品牌策略(Family Brand Strategy)、多元品牌策略(Multi-brand Strategy)和联合品牌策略(Co-Branding)三结合的新模式,在“走出去”时根据不同的国家、地区和不同消费人群,采取不同的品牌策略,不但可避免一旦商标遭抢注就“全军覆灭”的窘境,还可通过与投资所在国的知名企业合作,推出产品,并冠上共同品牌,为中国企业在竞争激烈的海外投资市场寻求新的发展模式。
南方日报:政府应怎样完善相关政策或建立激励机制?
梁海明:政府可开展前瞻性规划,组建系统的、完善的品牌商标服务专业队伍,为到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保驾护航”。同时,应提供更多资源,对到海外注册商标达到一定数量的中国企业提供资金补助,解决注册费用高昂问题。此外,还应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商标领域的合作备忘录,协助遭抢注商标的中国企业,能在相关国家主管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得到妥善解决。最后,应考虑设立对知识产权、商标保护不力的国家黑名单,供中国企业参考。
广东应逐渐了解和认识到,知识产权实际上可以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完全能够通过组合策略实现利益最大化,一方面能以无形资产入股建立合资公司,另一方面能够通过专利许可、出售、抵销产品的采购成本等方式,将知识产权“货币化”以及下一步的“证券化”,为企业争取最大的利润。南方日报记者刘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