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舆情显示,外媒涉华假冒及侵权事件主要关注点包括:欧亚多国查获中国假冒伪劣产品;阿里巴巴打假成效;中国职业打假人现状等。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12月22日至2015年1月19日,共搜索境外通讯社、报刊、电台、电视台及网络媒体发表涉假冒伪劣报道300余篇(含转载)。
一、追踪欧亚多国打击中国假货案件,涉及玩具、酒类、高尔夫产品、电子产品等。舆情显示,欧亚多国查获中国假货事件继续引发外媒关注。英国《考文垂电讯报》1月8日报道,一批来自中国的假冒迪士尼电影人物玩具在考文垂机场附近的邮寄站点被缴获。经检测后发现,这批玩具含有对儿童有害的化学物质。政府官员建议消费者注意查看玩具上是否带有迪士尼标志。德国《Markenartikel》杂志去年12月去年12月中旬报道,德国汉堡海关近日销毁一批产自中国的假冒高仪花洒。高仪方面负责人称,这些产品虽使用高仪集团标识,但确属质量低劣的假冒伪劣产品,海关部门应停止将产品交付收件人并予以曝光。另据《菲律宾星报》报道,菲律宾政府去年年底对华人聚集区—岷伦洛网店仓库进行突袭,缴获至少价值至少97万元比索的假冒产品,其中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外置电池和果汁机等。菲律宾官员称,虽然并非全部假冒产品来自中国,但大部分产品标有“中国制造”标签。
美国SYS-CON媒体1月12日还报道,进入2015年,美国高尔夫制造商反假冒联盟(高尔夫联盟)在打击假冒产品方面再创佳绩。过去10年间,各国政府官员查处超过100万件假冒高尔夫产品。报道称,高尔夫联盟也一直与中国执法部门合作打击生产假冒高尔夫产品的制造商。2014年,中国对假冒高尔夫产品制造商罚款超过86万美元,违法分子判刑时间累计达49年。高尔夫联盟网站去年还推出中文版。
二、聚焦阿里巴巴打假成效,关注“天猫国际”遇困境。
2014年12月中下旬,阿里巴巴公布打假成果引发媒体聚焦。彭博社、路透社等报道,阿里巴巴近年来加大打假的力度阿里巴巴大力投入打假,上市前已将9000万件侵权黑名单商品下架。阿里巴巴近两年在消费者权益保障及打假方面的投入已达1.6亿美元。彭博社称,阿里巴巴这一战略是塑造公司声誉计划的一部分。报道引述分析称,阿里巴巴现已建立起对假冒盗版产品的投诉系统,与其他实体店相比这是一个进步。英国《金融时报》也称,阿里巴巴打假成效公告旨在扭转公众对其没有采取足够行动来对付假货问题的印象。英国广播公司还将美国电商巨头eBay与阿里巴巴打假举措进行对比,称前者每年投入2000万美元用于“买家保护”计划,指出,阿里巴巴打假之路非常艰辛,今年以来已就超过1000件的假货案件与政府部门展开合作。
阿里巴巴旗下“天猫国际”境况也成为媒体关注焦点。一方面,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不少国际奢侈品牌为挽颓势上“天猫”,报道引述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报告指出,随着今年2014年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十年来首度下滑,各奢侈品牌纷纷进驻“天猫”开设网店。类似英国快时尚品牌Topshop等一些入驻“天猫”的国际品牌已决定不建立实体店,全部依赖电子商务平台来开拓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外媒也注意到国际品牌在“天猫国际”上遭遇的困境。《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天猫国际”本是阿里巴巴让外国品牌进入中国的“快速通道”,然而“天猫国际”的一些外国品牌表示,阿里巴巴限制它们购买广告位,一些商铺每月只能售出少量产品,目前正在考虑撤出该网站。报道引述数字营销机构WebPresenceinChina首席执行长库克的言论称,评估表明,该网站约70%的商铺几乎没有成交量,这确会损害阿里巴巴的声誉。报道还援引咨询人士的话称,阿里巴巴最近公布,只有获得邀请的商家才能在“天猫国际”开店。阿里巴巴表示,“天猫国际”一直维持这种做法以“保证质量和标准”。
三、关注中国职业打假人市场现状及未来走向。去年12月中下旬,美国《商业周刊》报道中国职业打假人群体生存现状,分析中国职业打假市场未来前景。报道称,受持续增加的食品和产品安全丑闻持续增加以及去年3月份修订颁布的消费者保护法因素影响,目前中国职业打假市场巨大。在毒奶粉事件后,中国及国际监管机构一直在打击不法行为,但消费者仍然不信任零售商。报道引述中国打假典范王海的话表示,准打假者看到新法律背后的商机,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大城市,估计约有100名专业打假者,年收入30万元,是北京平均工资的三倍3倍。报道还引述另一位职业打假人徐大江的解释称,购买劣质产品有两个目的:增加赔偿;防止其他客户购买此类劣质产品。文章最后称,预计未来几年是职业打假者的“黄金时代”,中国法律和执法体系也将日渐成熟完善。
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新闻动态【境外舆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