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学生研发智能割胶刀获专利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2批次保健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 北京市场监管八大执法重点公布,包括预付卡消费、培训班广告等 打造中国奢侈品牌的能力与方法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14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的通告(2017年第191号) 质检总局:“质检利剑”消费品专项集中打假行动启动 浙江省衢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将知识产权服务到企业心坎上 湖北武汉加速构建科技创新“司法屏障”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抽检食品23批次样品 不合格2批次 山东:2批次“沁润蜂”蜂蜜诺氟沙星项目不合格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抽检1282批次食品 11批次不合格 越南知识产权局举办“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知识产权管理与利用”研讨会 海南琼中多部门联合执法 查处假冒“琼中绿橙” 海南三亚农业品牌创建与品牌打造大会举行 多家优秀企业获表彰 福建厦门:今年核查1510件专利 贵州省食药监局抽检13类食品875批次样品不合格19批次 石化院一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宁夏“知识产权+标准”促创新 浙江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强化多方协同联动 贵州松桃开展专利执法活动 青海省食药监局:16大类食品134批次不合格2批次 浙江温州市洞头区抽检27批次食品样品 不合格7批次 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曝光违法医药广告 “三层面”发力推动版权经济 山西省晋中市市场监管局抽检71批次食品 1批次不合格 阿迪达斯起诉特斯拉新商标 吉林一批次枣糕不合格 食药监提醒:看清相关标识 谷歌为专注于隐私的智能手表提交专利申请 名牌“洲克”泳装被检出不合格 山西省质监局抽查30个批次防盗门产品不合格3个批次 游戏、综艺、短视频等侵权乱象突出 “文汇新民”再次成沪著名商标 广西南宁市质监局:2批次人造板抽检不合格 最高检:综合运用惩治手段消除行为人再侵权危险 山东青岛市南法院打造知识产权审判“优选地” 工商总局依法整治“医疗广告表演者”问题 南通海关积极举措提升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水平 广西北海市食药监局抽检食品2批次不合格 《编辑部的故事》下线 乐视回应称版权到期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2批次食用农产品样品抽检不合格 商务部:促线上线下公平竞争 反对垄断及恶性竞争 湖北武汉市黄陂区市场监督管理局:5批次食品不合格 专利暗示Facebook可能在开发模块手机 “蓝天”行动再推七大举措,集中力量整治专利代理行业乱象 20批次童装抽检不合格 婴花坊、世纪娃上黑榜 强化质量共治 维护消费权益——消费品质量安全进农村宣传教育活动在四川举办 湖北与肯尼亚共建创新合作平台 浙江抽检电热毯,不合格率近三成 安徽马鞍山局赴师苑小学宣讲知识产权知识 江苏宿迁市召开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扩大)会议

390个标准“治”不了建筑渗漏

“防水是整个建筑里面的一小部分,造价只占工程总价的1.5%左右,但却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质量和寿命,也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目前全国的工程质量案件当中,渗漏的案件占到25%~30%,而且每年都在上升。”中国建筑学会施工与建材分会防水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叶林标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标准多,却治不了房屋渗漏高发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和北京零点调查公司用一年多的时间调查了全国28个城市的850多个社区,走访了2000多栋楼房,发现建筑屋顶的渗漏率是95.33%,地下室渗漏率是57.51%,住户的渗漏率是37.48%。

虽然这里的渗漏率是按照专业人士的计算方式,整个屋顶、房间或地下室只要有一个渗漏点就算作渗漏,但渗漏高发的事实依然十分惊人。

“建筑外观是大家看得见的,而防水是看不见的,防水品质完全是内在的质量。但渗漏会使钢筋锈蚀,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叶林标指出。

“做不漏水的房”,在不久前举行的2014中国(太湖)建筑防水高端论坛上,这项对建筑的基本要求成为各方专家深入研讨的议题,“不渗漏”成为目前我国建筑难以完全达到的高标准。

“目前我国的防水标准是全世界最多的,材料标准300个,施工规范90个,相关政策文件也是最多的,防水新技术和新材料也是最多的。但是建筑物年年漏,年年修。”说起治不好的建筑渗漏“高发症”,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防水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沈春林情绪激动。

追责任,谁都无责该“责”谁

当一个建筑工程发生渗漏后,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局面:建筑设计师说,我是按照规范做的,没有违反规定;防水施工队说,我们是按照标准去采购的,施工也按规定做了;监理说,我是按照质监标准做的检查……业主责问,我花了那么多钱还漏水,钱都哪儿去了?

叶林标指出,造成房屋渗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设计不到位,占到漏水原因的26%;二是防水材料不过关,假冒伪劣产品造成的渗漏占22%;三是施工不合格,俗话说“三分材料七分施工”,48%的渗漏是由施工不当引起的;四是在管理、维护、使用、成品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又造成4%的渗漏。

“做一个好工程是不容易的,设计、材料、施工、安装、现场管理,任何一步不到位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对此我们有很深刻的体会。”叶林标说。

建筑防水协会理事长朱冬青说,目前我国的建筑防水总产值已经超过1500亿元,但是建筑防水行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产能严重过剩,而且是落后产能居多,市场集中度低,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市场恶性竞争激烈,假冒伪劣猖獗,行业的诚信备受挑战。

治病根,清除黑色产业链

“由于建筑制度和管理方面存在瑕疵,比如最低价中标,层层分包,建筑监管不是很到位,使大量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再加上建筑终端市场上大多由没有资质或者缺少技能的工人来施工,假冒伪劣材料和无技能的施工人员成为建筑防水市场的主体,这些因素共同形成了一个黑色的产业链,使得建筑渗漏高发。”朱冬青说。

“解决渗漏顽疾,必须动员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彻底改变我国防水行业存在的"小企业过多低价竞标成风"的现状。引领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是防水企业发展的最终方向。”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副理事长、凯伦建材董事长钱林弟强调。

在2014中国(太湖)建筑防水高端论坛上,各方专家学者纷纷献策,指出需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对整个建筑防水产业链的监管和引导:

--建设全链条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从各个环节遏制“黑色产业链”,通过执法信息、违规信息、失信信息、质量失信“黑名单”等信息公开有效遏制无序竞争,加大社会和舆论监督力度;

--企业要承担防水材料和工程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加强企业自律,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升级;

--行业组织协助政府加强监管的同时,要开展行业自治,规范市场秩序,落实行业自律公约,继续扩大行业质量动态监督和质量约谈范围。行业协会要完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鉴定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光明日报记者张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