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工商局:陶瓷片密封水嘴抽检55.56%不合格 黑龙江省抽检:标称东山区喜昊肉制品加工厂生产的哈尔滨风味红肠菌落总数项目不合格 美国GDP:知识产权"入列" 山东东营市积极推动“蓝天”专项整治行动 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 广东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抽检1662批次食品 9批次不合格 “北京经验”:行政版权保护的创新和启示 站在风口,如何带上专利飞得更高? 上海全力保护迪士尼注册商标专用权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3批次食用农产品兽药残留超标 向迪士尼学一手知识产权运营“高招”! 打赢专利“保卫战”走好海外“创新路” 关注:《知识产权认证管理办法》即将发布 江苏抽检太阳镜近三成不合格 提醒:太阳镜不要乱戴! USPTO:人工智能系统不能成为发明人 吉林省食药监局抽检7类食品93批次样品不合格2批次 “谐和医院”的真问题不在庙门 广东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1批次红茶不合格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华南版权登记大厅正式启用 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知识产权官员访问浙江省知识产权局 广东省质监局抽查电动自行车产品6批次不合格 高校闲置专利可以向科技园免费许可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建松溪县项溪首届桥茶文化旅游节开幕 河北唐山销毁一批假冒卷烟 为近年来数量案值最大一次 韩国海关总署打击假冒侵权产品成效显著 广东中山市市场监管局抽检应节食品4批次不合格 宁夏有效注册商标数突破5万件 对互联网“山寨”侵权要社会共治 华为诺基亚短兵相接 专利大战“狼”烟四起 库克回应:苹果为何拒付高通专利费? 湖北与肯尼亚共建创新合作平台 浙江舟山:集中销毁6万余件侵权假冒产品 五常大米造假现象严重 五常副市长在京暗访险被打 湖南长沙企业点赞“知识产权保护十二条”:让创新者吃下“定心丸” 监管限制可作为土耳其商标持有人未使用商标的正当理由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市场监管局:1批次凉皮(淀粉制品)抽检不合格 河南省食药监局:2批次欧式蛋糕抽检不合格 贵州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9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新专利:iPhone 8或电源键集成指纹识别 山西省开展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线上培训 多家网盘关停配合国家整治 盗版色情内容难监管 福建厦门市抽检食用农产品2320批次样品 不合格40批次 重庆市涪陵区市场监管局关于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2年第7号) 河北任丘市市场监管部门“三步走”打造知识产权新亮点 纽约时报卖天价T恤“打假”遭讽 用自己名字竟“惹上官司”?商标流氓给知识产权保护抹了黑 商家知假售假出事拉黑用户 带货翻车乱象频现 上海市食药监局抽检7大类食品661批次样品不合格5批次 湖北省十堰市市场监管局抽检146批次食品 1批次不合格 陕西省宝鸡市市场监管局关于2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10号) 礼来公司在药品专利战中败诉

质检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3年上半年产品质量状况分析等内容

8月28日下午,国家质检总局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质检总局新闻办公室负责人陈熙同发布了2013年上半年产品质量状况分析、进口法检商品短重情况严重、2013年全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情况、旅游鞋等5种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2013年7月份出入境检验检疫情况、2013年7月份特种设备事故情况、国家质检总局提醒公众关注新型业态带来的国门生物安全风险等7个方面的情况,以下为具体发布内容:

一、2013年上半年产品质量状况分析

2013年上半年,我国产品质量状况总体平稳,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质量水平结构性差异依然突出,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有所下滑。上半年,质检总局共抽查43种3487家企业生产的3639批次产品,批次抽样合格率为88.9%,比2012年同期下降了2.2个百分点。日用消费品类、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类、工业生产资料类、农业生产资料类等重点产品批次抽样合格率分别为89.4%、85%、86%、92.1%,同比分别下降了1.3、2.8、1.3、2.0个百分点。

其中,大中小型企业的产品质量状况小幅波动。上半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抽查企业总数的20.7%、21.1%、58.2%,大、中、小型企业批次抽样合格率分别为93.8%、90.4%、86.5%,与2012年同期相比,大、中、小型企业抽查合格率均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3.4、3.3和2.1个百分点。

涉及安全的产品质量状况总体平稳。锅炉、压力容器、电梯等特种设备质量安全整体态势趋于平稳。全国万台特种设备死亡人数为国务院安全委员会下达控制指标的35%。

上半年,实施汽车召回66次,涉及车辆139.6万辆,同比增加37.1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汽车召回数量27.7万辆,超过2004年至2011年自主品牌汽车召回数量总和。全国11个地区32家监测点医院共采集产品伤害信息3.1万条,其中进行了伤害调查的儿童玩具及用品案例78例、家用电器产品案例120例。

二是检验检疫进出口货物质量状况总体平稳。2013年上半年,全国共检验检疫入境货物226.04万批,货值4584.02亿美元。检出不合格货物8.57万批,货值502.75亿美元,批次和货值不合格率分别为6.15%和14.8%。2013年上半年,共检验检疫出境货物668.47万批,货值3278.95亿美元,共检出不合格货物0.78万批,货值3.19亿美元,批次和货值抽检不合格率分别为0.96%和0.65%。

进出口商品方面。2013年上半年,我国截获进口质量安全不合格商品16026批。出口产品被美国通报召回108起,同比基本持平;被欧盟通报召回541起,同比下降23.37%;被境外退运合计18623批,金额12.01亿美元。

进出口食品方面。2013年上半年,全国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的进口食品971批,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均采取了退运或销毁等措施,未进入国内市场。出口食品方面,全国共有835批出口食品被进口国家或地区通报不符合其要求,经核查有464批为非法出口或涉嫌非法出口、错误通报等,占被通报批次的55.57%,出口食品实际被通报371批。

三是我国质量基础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截至上半年,累计认证有效证书数111.83万张,同比增长10.0%。累计批准发布国家标准29658项,其中强制性标准3625项,推荐性标准25734项,指导性技术文件299项。受理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申请 153项,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109家,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134份,国家一、二级标准物质302种。

四是质量工作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积极成效。一是淘汰落后产能。通过严格市场准入,对不符合质量安全、节能减排要求和存在落后工艺装备的695家工业企业做出不予许可的决定。二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上半年,新增节能产品证书5205张,有效证书20299张,节约电能超过170亿度,折合标准煤近600万吨。新增节水产品认证证书603张,有效证书2800张,节水140亿吨。新增可再生资源产品认证证书356张,有效证书2504张,替代电能超过300亿度,折合标准煤1100余万吨。新增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认证证书371张。三是有效保障重点产业中重大设备质量安全。围绕国家重点调整和振兴的能源环境、冶金机械、石油石化、轨道交通等产业领域的重大设备实施质量监理,涉及投资总额约为8280亿元。

五是全社会以质量促经济发展正在形成合力。推动走以质取胜发展道路,28个省(区、市)、2600个县(市)开展了质量兴(强)省(市)活动。批准25个城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集聚区、现代服务区等6类区域,推进“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28个省(区、市)的139个园区积极开展争创工作。积极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工作,共确定14个省(区、市)的23个县(市)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参照国际标准,组织测算了420家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品牌价值,有效指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推进自主品牌参与国际竞争。完善质量激励考核机制,24个省(区、市)、90个市(地、州)设立了政府质量奖;启动了对省(区、市)人民政府的质量工作考核,16个省(区、市)将质量工作纳入对地市政府绩效考核。加强质量教育,选择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和检验检测机构,建立了52家国家级、110家省级质量教育实践基地,全国近10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实践活动;全国累计近12万人取得了初、中级质量专业职业资格,为产业增长提供了质量专业人才保障;培训企业首席质量官3000余人,在质量控制的关键岗位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体来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国产品质量状况总体平稳,没有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质量安全问题。不过在上半年国家产品质量状况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是部分重要民生产品质量问题依然突出。上半年,质检部门查获食品、建材类产品案件数和涉案货值列前2位,其中食品、建材产品违法案件分别占总数的24.6%和13.1%,涉案货值分别占总货值的5.5%和36.6%。抽查了玩具、童车、纸尿裤、卫生巾、电磁灶、自行车、汽车GPS导航产品等日用消费品,国家监督抽查批次抽样合格率为89.4%,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2012年和2013年连续跟踪抽查的17种产品中,脱粒机、热轧带肋钢筋、车用柴油、车用汽油和厨房机械等5种产品批次抽样合格率有所下降。在“质检利剑”执法检查中,对18个省217家防水卷材生产厂点进行集中执法,端掉造假窝点60个,查获假冒伪劣防水卷材2.4万卷。

二是涉农产品质量状况不容乐观。上半年,质检部门查获农资类产品案件数和涉案货值列第3位。查办化肥案件2334起,查获假冒伪劣农资货值6451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7起。共对杀虫剂、除草剂、脱粒机、铡草机、植物保护机械等5种537家企业生产的585批次产品实施国家监督抽查,批次抽样合格率为92.1%,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脱粒机产品的主要质量问题是外露传动部件的防护装置不符合标准要求、滚筒及滚筒轴承座螺栓和扭紧力矩不达标、空载运转项目不合格、轴承温升超标;除草剂产品的主要问题是产品有效成分质量分数、pH值和产品标签不符合标准要求。

三是一些企业产品质量波动应引起重视。一是小型微型企业的质量问题依然突出。上半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小型企业批次抽样合格率仍然是最低的,为86.5%,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无证生产行为更多地集中在小企业,建筑钢材、水泥、防水卷材等建材产品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无证生产现象。无证农资产品生产案件绝大多数也是小微企业。二是受当前经济增速趋缓影响,一些缺乏质量诚信的企业用降低标准,甚至偷工减料,牺牲质量的办法降低成本,如执法检查中发现部分纺织产品使用劣质直接染料印花导致PH值项目不合格,部分人造板等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剪切强度不达标,部分农膜抗拉伸性能和厚度不符合标准要求,部分化肥、农药企业降低产品的有效含量,棉花混等混级现象较为突出。

四是进出口商品仍存在质量安全问题。进口方面,在入境工业品及原材料中,棉花和金属矿的不合格率较高,分别为37.62%、29.41%,主要不合格原因是数重量短缺、与合同不符、品质缺陷等。上半年共检出不合格危险化学品2014批,其中1884批为进口产品。进口废物原料共检出环保不合格275批、9.83万余吨,环保批次不合格率和重量不合格率分别为1.64‰和3.54‰。在入境农产品中,主要不合格原因是携带检疫性有害生物,携带一般性有害生物。进口食品不合格项目主要是品质不合格、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不合格、标签不合格、污染物超标等,涉及产品种类主要是糕点饼干类、饮料类、乳制品类、酒类、粮谷及制品类糖类等。进口有机红酒、奶粉等食品还存在未获得认证、有机标签不合格等问题。出口商品方面,我国主要贸易伙伴欧盟、美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从产品本身的性能、到对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全过程提出更高要求,虽然出境工业品整体货值不合格率均比较低,但服装、小型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等轻工产品仍存在较多问题。从出口食品被境外通报情况看,371批被境外实际通报出口食品的不合格项目主要是农兽药残留超标、品质不合格、微生物污染、生物毒素污染、食品添加剂不合格等,涉及产品种类主要是水产及制品类、蔬菜及制品类、粮谷及制品类、干坚果类、罐头类等。国外扣留(召回)产品中轻纺类产品被扣留(召回)的比例最高,其次为机电类产品。

五是自主品牌附加值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原创性设计不够,我国产品档次偏低,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企业在塑造品牌的进程中,更多依靠的是成本优势和国内广大市场,而非出自技术革新。中国制造业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绝大部分产品属于为他人做嫁衣的贴牌产品。据统计,中国出口商品中大约90%是贴牌产品,制造业品牌国际化进程缓慢。2008年至今,没有一家中国制造业品牌跻身世界品牌500强中前100位排行榜。2012年度美国《商业周刊》公布的“全球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中,中国品牌榜上无名。

针对上述问题,质检总局将通过落实政府质量安全责任,发挥质量工作对经济运行的基础保障作用;帮扶小微企业提高质量水平,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集中解决突出质量问题,提振市场消费信心;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服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扶持认证检测机构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技术服务支撑;打造品牌竞争新优势,推动中国品牌“走出去”;推进服务业质量体系建设,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改革,服务外贸发展等措施,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发挥内需潜力、激发创新活力。

二、进口法检商品短重情况严重

2013年上半年,全国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共查验进口煤炭1.30亿吨,货值128.75亿美元,共计23638批次。与去年同期相比进口量增长44.45%,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供求宽松,煤价回调,同时国内部分地区对外煤的依存度不断提高,再加上煤炭进口没有任何门槛,因此,即便国内市场表现不佳,上半年我国煤炭进口还是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上半年进口煤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短重明显,经常发生带有欺诈性质的短重案例,上半年煤炭短重重量110.2万吨,短重率8.5‰,短重货值达1.59亿美元。上半年共查验进口原油1853批、1.35亿吨,货值1057.51亿美元,进口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涉及短重重量116.26万吨,短重率达8.6‰,短重货值达9.18亿美元。共查验进口铜矿4176批、521.33万吨,货值102.07亿美元,进口量同比增加49%。其中涉及短重重量4.72万吨,短重率9.1‰,短重货值达9744万美元。共查验进口铁矿49332批、4.11亿吨,货值503.23亿美元,进口量比去年同期略有增加。其中涉及短重重量538.04万吨,短重率13.01‰,短重货值达7.26亿美元。针对短重现象,各有关检验检疫机构按要求及时出具索赔证书,切实维护了我国企业的合法利益。

三、2013年全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情况

2013年,质检总局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规定,认真履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监管职责,加大召回监管力度。截至8月20日,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活动82次,涉及汽车产品199.9万辆,比2012年同期(51次,129.1万辆)增加了70.8万辆,增长54.9%。其中受质检总局缺陷调查影响召回汽车76.3万辆,占全部召回数量的38.2%,比2012年同期(62.4万辆)增加了13.9万辆,增长22.3%。召回活动共涉及45个汽车产品生产者、132个车型,其中,国产合资品牌汽车召回18次,涉及车辆135.1万辆,占召回总数量的67.6%;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召回21次,涉及车辆27.7万辆,占召回总数量的13.8%;进口品牌汽车召回43次,涉及车辆37.1万辆,占召回总数量的18.6%。

按召回涉及汽车产品总成划分,因发动机系统存在缺陷引发的召回数量最多,共56.3万辆,占召回总数量的28.2%。引发召回的主要缺陷包括:加油软管问题、发动机摇臂问题、发动机舱保险盒问题、油箱传感器设计缺陷等。引发召回数量第二位的是制动/车轮缺陷,共计52.9万辆,占召回总数量的26.5%。引发召回的主要缺陷包括:制动软管问题、制动踏板开关触点接触不良、前稳定杆与制动管干涉、制动干燥器进气钢管散热效果不良等问题。排在第三位的是因动力传动系统缺陷引发的召回,共42.0万辆,占召回总数量的21.0%。引发召回的主要缺陷包括:DSG变速箱机电单元电子故障、驱动半轴接头部位锻造工序不合格、变速箱漏油等。

截至2013年8月20日,质检总局缺陷产品召回信息系统共收到汽车产品投诉信息12071例,比2012年同期(2012年同期共收到汽车投诉6911件)增长74.7%。按投诉涉及汽车产品总成分类,动力传动系统的投诉量最大,共计4830例,占全部投诉的40%;其次是发动机,投诉量为2402例,占全部投诉的19.9%;车身投诉量为1872例,占全部投诉的15.5%,位居第三。投诉信息涉及154个汽车生产者(含轮胎生产者)、762个车型。投诉信息中,比较典型的问题主要有:电动助力转向机发卡或回正不好,空调系统制冷效果不好,ABS泵易损坏,输油管龟裂,变速器抖动、异响或顿挫,发动机怠速抖动易熄火,大灯组合开关容易烧毁等。

四、旅游鞋等5种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2013年4月至7月,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旅游鞋、纸巾纸(含湿巾)、房间空气调节器、家用电动洗衣机、储水式电热水器等5种产品质量开展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15个省(市)339家企业的365批次产品,经检验,310家企业生产的336批次产品合格,检出29批次不合格。其中,家用电动洗衣机、纸巾纸(含湿巾)、房间空气调节器、旅游鞋等4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0.5%至95.0%,储水式电热水器的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5.0%。

旅游鞋共抽查了8个省(市)119家企业生产的119批次产品,重点对产品的耐折性能、耐磨性能、底墙与帮面剥离强度、帮底剥离强度、外底与外中底粘着强度、外观质量等6个项目进行了检验。抽查发现有6批次产品质量不合格,产品抽样合格率较上一次抽查略有提高,耐折性能不合格仍然是抽查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

纸巾纸(含湿巾)共抽查了10个省(市)85家企业生产的90批次产品,重点对产品的微生物指标、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灰分、pH、横向抗张强度等16个项目进行了检验。其中,纸巾纸抽查了66批次,有3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纵向湿抗张强度、灰分、横向抗张指数、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湿巾抽查了24批次,有4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细菌菌落总数和真菌菌落总数超标。

房间空气调节器共抽查了7个省(市)22家企业生产的42批次产品,基本涵盖了目前所有在生产的房间空气调节器生产企业。重点对输入功率和电流、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耐潮湿、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制冷量、制冷消耗功率、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等级、额定中间制冷量、连续骚扰电压和连续骚扰功率等21个项目进行了检验。经检验,26批次定频房间空气调节器中,有1批次产品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项目不合格;16批次变频房间空气调节器中,有1批次产品连续骚扰电压项目不合格,1批次产品连续骚扰电压、额定中间制冷量和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等级项目不合格。

家用电动洗衣机共抽查了9个省(市)73家企业生产的74批次产品,包括了波轮式全自动洗衣机、滚筒式洗衣机和双桶洗衣机等3种产品。重点检查了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机械强度、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外部导线用接线端子等19个安全项目和洗净性能、噪声、漂洗性能等5个性能项目。经检验,被抽查产品的安全项目全部符合标准要求,抽查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是7批次产品在洗净性能、漂洗性能、耗电量和用水量等性能项目上出现不合格。

储水式电热水器共抽查了8个省(市)40家企业生产的40批次产品,被抽查企业数约占全国生产企业总数的20%。重点检查了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机械强度、耐潮湿、外部导线用接线端子等16个安全项目和额定容量、24小时固有能耗系数、热水输出率等3个能效项目。经检验,抽查的21家大中型企业产品质量均合格,抽查的19家小型企业的产品中,6家企业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涉及输入功率和电流、在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非正常工作、外部导线用接线端子、额定容量、24小时固有能耗系数、热水输出率、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穿通绝缘距离。

针对上述5种产品国抽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质检总局已责成相关省级质监部门严格依法做好后处理工作。本次抽查结果的详细信息见质检总局网站公告栏目。

五、2013年7月份出入境检验检疫情况

出入境卫生检疫情况。2013年7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查验出入境人员3140.49万人次,同比下降17.65%。其中,发现传染病例355人次。出入境人员监测体检13.79万人次,同比下降5.24%,其中,发现病例7.16万人次。出入境人员预防接种16.72万人次,同比下降3.69%。对于以上检出病例,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已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进境农产品有害生物截获情况。2013年7月,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境农产品检疫过程中共截获有害生物 2046种55751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144 种 4280次,一般有害生物 1902 种 51471次。针对发现的疫情,检验检疫机构依法作退运、销毁、除害处理等检疫措施,防止疫情传播扩散,并向国外通报,要求采取改进措施。

进口食品化妆品不合格情况。2013年7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的进口食品230批、化妆品18批。不合格食品涉及16类产品,主要不合格产品是饮料类、糕点饼干类和酒类,来自41个国家或地区,品质、微生物污染、证书不合格等项目为主要不合格原因。不合格化妆品涉及肤用、口腔和香水3类化妆品,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微生物污染、品质和证书不合格等项目为主要不合格原因。对以上不合格的进口食品化妆品,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均采取了退运或销毁等措施,未进入国内市场。有关详细信息,将在质检总局网站上予以公布。

进口工业品检验监管情况。2013年7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监管进口工业品31.28万批次,同比下降4.76%,发现进口不合格0.67万批次,批次不合格率2.15%。其中检验监管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2.99万批,计438.98万吨、26.54亿美元,检出不合格32批,计4103.29吨、204.64万美元;检验监管进口危险化学品0.97万批,计2860.26万吨、300.81亿美元,检出不合格264批,计15.71万吨、0.91亿美元。2013年7月,处置进口汽车缺陷召回9例、72289辆。针对发现的进口工业品不合格情况,检验检疫机构依法采取退运、销毁、要求整改等措施,切实维护我国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

进出境旅客携带物和邮寄物检验检疫情况。7月份,全国各口岸共从进出境旅客携带物和邮寄物中截获禁止进境物3.7万批次。其中从进境旅客携带物中多次截获有“东非罂粟”之称的恰特草共计四百余公斤;从进境邮寄物中多次截获新型宠物,包括绿树蟒、活龟、蜥蜴等活动物和多种植物种苗、多肉植物等。检验检疫部门经过认真的实验室检测,共从截获的禁止进境物中发现有害生物3000多批次,其中包括地中海实蝇、香蕉穿孔线虫等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质检总局提醒出入境旅客和寄递人,务必注意并遵守中国关于禁止携带、邮寄进境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法律规定。如已经携带相关禁止进境物,请主动放入进境通道的投弃箱内或交给机场、港口等口岸的检疫人员处理,共同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六、2013年7月份特种设备事故情况

2013年7月份,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17起,八大类特种设备中,锅炉事故1起,气瓶事故2起,压力管道事故2起,电梯事故6起,起重机械事故4起,场(厂)内机动车辆事故2起。死亡12人,受伤21人,与2012年同期相比,事故总起数减少5起,下降22.73%;死亡人数减少14人,下降53.85%;受伤人数增加5人,上升31.25%。事故主要发生在使用环节,事故原因主要是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违章作业、安全意识不够,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以上事故正在按照特种设备事故调查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

七、国家质检总局提醒公众关注新型业态带来的国门生物安全风险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物流行业的深刻变革,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新型业态得到迅速发展,国家和地区间的地理边界迅速弱化,各国面临的国门生物安全风险明显提升。据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名录》所明确禁止携带和邮寄进境的16大类动植物及其产品有10类目前在国内电子商务平台均有公开销售。这些法律所明令禁止产品经销售后正试图通过跨境邮寄等途径非法进入我国。2012年,全国各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共从进境邮寄物中截获禁止进境物1.5万批次,同比增长43.1%,其中检测发现有害生物1361种,同比增长26.6%,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国家质检总局近期已约谈国内主要电子商务企业,通报前期监管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要求其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避免给国家和民众造成经济损失和安全危害。

为此,国家质检总局提醒公众随时关注身边的风险,主动了解并遵守国家关于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同时,我们也希望公众自觉增强保护自身健康安全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意识,切勿盲目购买、携带或邮寄动植物产品进境。

国家质检总局作为国家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工作主管部门,高度关注公众和企业对于境外动植物及其产品的实际需求,欢迎公众和企业提出申请。质检总局将在安全可控前提下,依法推动相关动植物及其产品合法进境。同时,我们也呼吁和鼓励公众积极举报非法输入动植物及其产品现象的线索,共同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